本期封面人物
学者吴祚来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独立中文笔会

自由写作旧版

自由写作论坛

来稿须知

 

 

 

编 委:

  浪  余世存  王一梁

  炼  马  建

主 编

孟 浪

编 辑

王一梁

 

 

 

自由写作月刊

69 

2011年5月5日出版

 

 

   
   

 

 

 

本期封面人物

吴祚来/汉文帝(剧本之一)
不是我们编写历史,而是历史编写了我们
不是我们虚拟历史,而是历史虚拟了我们
>>更多
 

贝 岭/赤裸公民艾未未(散文)

艺术家艾未未留着大胡子,如今已是个280磅重的庞然大物,他虎背熊腰,有着中国北方爷儿们
的相貌。他虽笑容憨厚,可言谈及神态中带着不难察觉的不屑,他话不多,从不滔滔不绝,他
对中国的政治现实有着非比寻常的清醒,跳跃的句子中透着敏锐和犀利……
>>更多


散文

黄惟群/在Hunter Valley猎人谷
Hunter Valley(猎人谷)是个漂亮、安静的地方。这“valley”(谷)不是通常理解的峡谷,
它有开阔的平地,虽说也起伏;平地四周是山,只是,大多的山在远处,带一点飘渺、一点朦
胧。“valley”的称呼很别致,想来其中加入了些许诗意的遐想和希冀。
>>更多

 

楚 寒/知了,知了
不知何故,近来常常想起多年以前的一个夏天,那个我心无旁骛如水晶般明亮通澈的夏天。那
年我22岁,在一家国企里做事,那时的我在单位里既感到压抑,却又同时踌躇满志,遂决意转
行,另闯一片天地。那个夏天我请了几个月的假在家,整日在书房里伏案准备秋天即将来临的
律师资格考试。我的书房窗外有几株枝繁叶茂的大树,每到夏季,绿荫袭人……
>>更多

 

短篇小说

刘丽朵/无量
张乾打开门,进来的是老七张坤,和未来的弟妹。大包小包的,张乾晓得,都是买好了结婚用
的东西。他的老婆秀明煮饭已熟,他喊小两口立即洗净了手一同吃饭。
>>更多

 

孙志鸣/红柳村的孟夫子
小雪过后,气温陡降,一天冷似一天,风吹到脖子上像刀剌一般。
当然,脖子上真正挨刀的是猪,因为在这个节气里,猪被杀以后可以冻瓷实了。村里第一户杀
猪的是队长家。杀了猪,队长就张罗着给儿子娶媳妇。
>>更多
 

盛 慧/生日礼物
大大比平时回来得晚,他的背心上到处都是破洞,像挂了一张蜘蛛网。太阳一咽气,我就像往
常一样,在水泥场院上浇了水,搬了一张方凳,两张蟹巴椅,烧好了泡饭和洗澡水,等他回来。
自从姆妈走后,我就生活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等待让我觉得恐慌,我害怕大大哪天再也回不来
了。
>>更多

 

长篇小说
柴春芽/我们都是水的女儿(之一)
我要超然。作为红鲑鱼,而不是作为罪犯,我要保持置身事外的中立原则。我要叙述。以目
击的细节和客观的语气,我要呈现某种悉心观察的结果,而不是随意妄测的断言。我要为自
己辩护。诚然,一系列令我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一度扰乱了我正常的思维习惯,但归根结底,
我是一条理性的鱼,比人类还要理性一万倍……
>>更多

 

连载
金 渝/学府故事之长官外传(纪实文学·中)
老佛爷主持学府工作后不久,也就是一九九二年的夏天,有一位党派的副主委“老秀才”被任
命来当副院长。此公自命不凡,刚愎自用,自恋情结很重。他身高而头小,自以为是美男子,
虽说已经年过花甲了。
>>更多
 

文 思/叛徒(电影剧本·下)
“爷爷,”怯生生地躲在胡卫东身后,李俊敏走进房门,“你好吗?”
“好,好!”没想到李俊敏还会来看他这个叛徒,胡晓义不禁有些喜出望外。看到李俊敏手
里拎着两个瓶子,他不以为然地说:“小孩子来朋友家玩,怎么还带东西。”
>>更多

 

苟红冰 阿 钟/没有了精神才是最大的困境(访谈录之三)
阿钟:现在就延伸到下一个问题:你有意想在绘画中表现一些东西呢?还是绘画本身就是你的
目的?
>>更多

 

周冰心/从地下文学到流亡文学的历程(《家国两茫茫》·续完)
流亡作家中还有一批杰出的诗人北岛、杨炼、芒克、多多、黄翔、贝岭、孟浪等,他们大多一
开始是以“地下诗歌”、“地下刊物”、“地下诗人”身份介入诗歌创作的,首先被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西方驻华使节文化官员和西方来华访问的“汉学家”发现和认知,这在他
们自己的回忆文章中有大量的佐证性记录……
>>更多

 

 

 

 

 

 

 

 

2005©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