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封面人物
诗人黄粱
  第94
  第93
  第92
  第91
  第90
  第89
  第88
  第87
  第86
  第85
  第84
  第83
  第82
  第81
  第80
  第79
  第78
  第77
  第76
  第75
  74
  73
  72
  71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独立中文笔会

自由写作旧版

自由写作论坛

来稿须知

 

 

 

编 委

  浪  余世存  王一梁

  炼  马  建

编委主任

孟  浪

执 编

王一梁

 

 

 

自由写作月刊

95期 

2013年7月5日出版

 

 

   

 

 

 

封面人物

黄 粱/振魂曲(长诗)

 


高晓涛/辽宁马三家女子看守所(诗八首)

阿 北/我的生活就是这样(组诗)

 

评论

夏 汉/“我身上始终背着铁栅栏”(诗评·上)
蒋浩入道以来,耽于游历,生活可谓复杂多变:“每换一处,都有逢生之辛幸”。多
年来,他曾经先后在成都、北京、新疆、海南等地做过编辑、记者、图书装帧设计、
大学教师等工作。因而,表现自己的游历“生活”,也成为诗人持续的题材。浏览其
2005至2009年的写作,也的确如此。同时,我们可以从他的诗里看出来诗人的心境与
人生的精彩与否……
>>更多
 

何永全/《男人十日谈》读后记(书评)
当作者把本书赠给我,我看了书名,就告诉作者,将为此书写篇书评。我之所以这样
说,是基于多年的想法。我始终是个怀着批判心态的人。特别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
已经到了必须完全批判的年代。因为这个社会没有一个角落不在犯罪,在物欲的冲击
下,到处都散发着没有任何畏惧的兽欲……
>>更多

 

晋 逸/虚构的真相(随笔)
习惯性地打开电脑,随意地选择一部连续剧,看了一会,一股恶心的感觉不可控制地
在我心里爆发了——最近这几年,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拍抗日片,无一例外的高
歌共产党如何神勇机智,最后抗战何等成功。算一算国内多少的电视台,我觉得看上
一辈子都看不完这几乎是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版本,就像往年全国大街小巷贴满的“毛
主席万岁”的标语,而我们伟大的毛主席现在正躺在纪念馆里。
>>更多
 


小说

周 恺/寻猫启事(短篇小说)
那事情真是蹊跷得很。天莫名一声巨响,雨滴子弹一般打下来,女人拿手捂着裙摆,
风撩弄她的头发。我就停下脚步,心想,这可有得看了。女人见我觑她,便把群摆系
了个结,颇不雅观,她狠狠地扭着屁股离开,嘲弄我。烟也灭了。我需要赶紧找个地
方躲躲,也不是没有地方,那店铺有些不雅观罢了……
>更多

 

孙志鸣/光棍儿(短篇小说)
娶老婆,除了通常理解的意义——找配偶、生儿育女——之外,在我插队那里还是衡
量一个男人之为男人的标志,一个男人立业的标志。故而,娶亲不叫娶亲,称之为办
事业,从中也可看出当地人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如果一个男人到了娶亲的年龄却找不
上老婆,便会被人瞧不起,认为他不是个窝囊废、脓包软蛋,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二流
子。
>>更多

 

庄晓斌/老面兜(长篇小说·之一)
老面兜是我在中国大陆龙江省革志监狱服刑时,结识的一名囚犯。他的真名叫赵宝财。
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的农村里,是很普遍也极平常的一个名字。假如做一次统计调查
的话,我确信,在中国名字叫赵宝财的人该是成千累万。但是老面兜却只有一个。据
说在中国大陆上现今仍有几百万囚犯在监狱里服刑……
>>更多

 

连载

曾仁全/上官娜娜(长篇小说第二部·上)
朱可可好几天没来上班,徐所长问原因,莫少晟说:“您不是叫她滚吗?她一个实习
生,怎么可能还来上班?”
>>更多
 

文 佳/我的父亲和母亲(回忆录·下)

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年代里,父亲一连六年被剥夺了回家探亲的权利。我在1967年以
知青身份到北京去上访、向党表示决心扎根农村一辈子。在由北京返回长沙的归途中,
我在武汉下车去看望过他。那时,父亲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作为他老人家的女儿,
我没有理由不去看他……
>>更多
 

孙乃修/重读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文论·下)
《李白与杜甫》书中扬李批杜立场,在郭氏历来公开发表的诗文中从未流露。他曾
说喜欢李白,不甚喜欢杜甫(“唐诗中我喜欢王维、孟浩然,喜欢李白、柳宗元,
而不甚喜欢杜甫”,见《我的童年》)。李白只是他喜欢的诗人之一。
>>更多

 

 

 

 

 

 

 

 

   

 

 

2005©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