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来稿须知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第9

 

第10

 

第11

 

第12

 

第13

 

第14

 

第15

 

第16

 

第17

 

第18

 

第19

 

第20

 

第21

 

第22

 

第23

 

第24

 

第25

 

第26

 

第27

 

第28

 

第29

 

第30

 

第31

 

第32

 

第33

 

第34

 

第35

 

第36

 

第37

 

第38

 

第39

 

第40期

 

第41期

 

第42期

 

第43期

 

第44期

 

第45期

 

第46期

 

第47期

 

第48期

 

第49期

 

第50期

 

第51期

 

第52期

 

第53期

 

第54期

 

第55期

 

第56期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在刘宾雁铜像永久陈列仪式上的讲话

◎ 郑 义   

 

 

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各位出席今天这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

从今天开始,这个雕像将在普林斯顿东亚图书馆永久陈列。这座雕像所刻画的人物,是当代中国最具传奇色彩,最值得敬仰的记者作家。从青少年时代起,刘宾雁就开始文学创作。在长达66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从来没有献媚于权力。由于这种极其诚实而勇敢的写作,他得罪了官方权势,多次遭到严酷整肃,最终死于漫长的流亡。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人苦难叠起。在这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岁月里,最贴近底层并与人民患难于共的是刘宾雁。他的那些揭破黑暗的代表作,每一篇都在中国引起爆炸式的反响。每一篇都收到成千封甚至上万封读者来信,每一篇都可以与佐拉的《我控诉》相媲美。可以这样说,在他复出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没有一个阅读者不知道这个令人尊敬的名字。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这里辟出一角来陈列他的雕像,是十分适宜的。

我所谓的十分适宜,还指刘宾雁以及我们这些流亡者和普林斯顿大学以及东亚图书馆的特殊关系。十七年前,一九八九年天安门民主运动的失败,造成了一大批流亡者。刘宾雁是我们的代表人物。普林斯顿大学如同过去接纳爱因斯坦、托马斯•曼等欧洲流亡者那样,接纳了一大批来自中国的流亡知识分子。在这里,我们继续学业和研究写作,继续争取自由与人权的奋斗。普林斯顿因此而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更是刘宾雁的第二故乡:虽然他没有生于斯,却死于斯。在他的祖国拒绝他回去的情况下,这座铜像陈列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象征着一种宁死不屈的追求自由的高贵的气节,也象征着普林斯顿曾给予我们的温暖和同情。在我们心中,普林斯顿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珍贵和亲切。为此,我要再说一句谢谢。谢谢对他人苦难深怀同情的普林斯顿,谢谢美国!

 

200669日星期五

 

 

 

 

 


《自由写作》首发

回到开端

 

 

 

 

 2006◎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