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人物
作家陈接余

 

35期封面书
自由生活

 


34期封面人物
封从德

 

33期封面书
修辞

 

32期封面人物
小说家西飏

 

31期封面书
美国风景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第5

第4

第3

第2

第1

 

 

 

 

 

 

 

 

 

 

 

 

 

 

 

 

 

独立中文笔会

自由写作旧版

自由写作论坛

来稿须知

投稿信箱

 

 

 

编 委:

    余世存  王一梁

     

执 编

王一梁

 

 

 

自由写作月刊

36 

2008820出版

 

 

 

 

首选

陈接余/无边的自信(文论·上)

是的。街边的梦,一个好的题义。
世俗生活不使人迷恋,同样,崇高生活也是残缺的,因虚无而导致专制。好一点的是:
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卡耐蒂的基恩,还有宣示世俗生活胜利的贝娄的赫索格。古人云: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可见,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内藏意识,未来
仅为行为方式。
>>更多

 

蒋浩/喜剧(第二部)

 

小说

齐家贞 /劳改名人张敏华

张敏华,在我们女犯三中队因为她的劳改名言而出名。
张敏华八岁就开始偷窃,最初是偷点小东西,铅笔刀笔记本手绢什么的,偷到十八岁
坐牢。因为从小就偷,她连少先队都没入到,这是很稀罕的。那个时候,没入少先队
的孩子,就像毛主席接见的全国甲等劳动模范淘粪工人时传祥,全中国数不出几个。
>>更多

 

诗评

康正果/奥斯威辛的诗意栖居

蔡楚先生的诗集,我先从两句被国人引用得有点走味的名言说起。两句话都与写诗
有关,均出于德国人之口。
第一句原话如此:“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也是不可能的。”流亡美国的德国
犹太人阿多诺发此激烈的论断,本出于一时的悲愤。
>>更多

 

专栏·小说中的人性

张桂华/回忆文字中的两种真实

文革”以后,大陆出现了一种文化现象:涌现了大量回忆文字,各个领域、各种身份
的过来人都开始回顾往事、回首当年。风气所及,连目前四五十岁一代文人也不甘落
后而跻身于这一行列。这种现象历几十年而不衰,可谓当代奇观。
>>更多

 

重现的镜子

翟明磊/笨重的王者

阿钟,老阿钟。别的友人与你神交,而我与你的肉身过从太密。我甚至知道你放屁的
样子,那种古怪的表情,曾被你的爱人模仿再三作为笑谈。
眼前浮现的种种是你在俗世的表情:第一次见到你是《街道》杂志引见,拄拐的你是
《街道》的上海地区发行人,结果我发现……
>>更多

 

戏剧

朱  树/人类的马虻(话剧·下)

克珊娣珀(独白)即便是犯人也只有杀罪,没有饿罪。他们倒好,我家老头子还没有
成犯人便不给他喝水、吃饭,让他像一根枯木被大太阳烤死。我倒要问问当官的这是
什么狗屁法律?还是让我先找那边呆蹲的死老头,否则他早就渴死、饿死,像一粒葡
萄干被人抬还家里赚我的眼泪。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更多

 

访谈录

哈金、贝岭/文学中的流亡传统与移民经验(访谈录· 下)

一个有趣的发现,「敢」用英文或法文写书的华人作家,他(她)们大都有一位母语
是英文或法文的丈夫、妻子或情人,那几乎是守着英文或法文的活字典。你们夫妇则
是从中国到美国的「老夫老妻」,语言这方面,你决定用非母语的英语来写作,单词、
词汇量、语法结构都相对陌生,最难的是什么?
>>更多

 

连载

康文思/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自传之二)

与全国农村一样,绿碧岭早已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但是其经济运作却还是没有摆脱几
千年传承下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他们自己种粮食作物——水稻、高粱、玉米、
红薯。他们自己种经济作物——黄豆、绿豆、甘蔗、生姜、烟叶、西瓜、槟榔芋。这
里的槟榔芋誉满天下,从远古的封建时代起……
>>更多

 

李  劼/上海往事(长篇小说连载之三)

天气越冷,坐在灶前烧柴禾就越是一种享受。看着灶膛里的火苗,听着硬硬的干柴被
烧得噼啪作响,闻着从锅盖里飘溢出的饭香,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儿时和祖母一起坐
在灶前的情景。童年的记忆,总是特别清晰。就连祖母那身棉布衣衫的温馨气息,都
记得清清楚楚。
>>更多

 

 

 

 

 

 

 

 

 

 

 

 

2005©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