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来稿须知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第9

 

第10

 

第11

 

第12

 

第13

 

第14

 

第15

 

第16

 

第17

 

第18

 

第19

 

第20

 

第21

 

第22

 

第23

 

第24

 

第25

 

第26

 

第27

 

第28

 

第29

 

第30

 

第31

 

第32

 

第33

 

第34

 

第35

 

第36

 

第37

 

第38

 

第39

 

第40期

 

第41期

 

第42期

 

第43期

 

第44期

 

第45期

 

第46期

 

第47期

 

第48期

 

第49期

 

第50期

 

第51期

 

第52期

 

第53期

 

第54期

 

第55期

 

第56期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大陆》和它的往事(回忆录)

郁 郁     

 

    

1985年早春的一个傍晚,即将跨出大学校门的孙放和二十才出头的默默,悄然、兴奋地来到长江边上的一个县城——宝山城厢镇。那个时候,乃至更早些年头,上海的地下文学正处在一个异常涌动的状态,许多有志于文学事业的热血青年,和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文学社团、刊物,布散在这座城市不同的角落。但是那时的上海,恰恰笼罩着“清污”之后的一派萧瑟中(即所谓“清除资产阶级精神污染”)。时代的阴影,正弥漫在这些严肃文学写作活动中,健康的思想被套上了沉重的桎梏。

散落在上海各处的文学杂志,如由郁郁、孟浪、冰释之等人组成的《MN》(送葬者),刘漫流、海客、天游等人组成的《广场》,默默和他的同人组成的《城市的孩子》,陈东东、陆忆敏、成茂朝、王寅等组成的《作品》,孙放、朱乃云、戴坚、董守春等组成的《舟》,以及另外一些情形相似的社团与人员,自然而然地达成了一个共识——为使有限的文学力量集中一些、有力一点,让思想艺术和精神追求得以更好地呈现,很有必要组成一个新的文学艺术群体,于是《海上》应运而生。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只是出于某种诗艺上的基本认同感,期望摆脱现实的压力以寻求合作的需要。他们各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力量向外界不断发射信息,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无名而实在的城市诗歌群落——海上诗群。

然而,他们中一些主张思想上要有一定的倾向性、人员要更具广泛性的写作者,如:默默、郁郁、孟浪、朱乃云、孙放等人则认为:主流文化的虚假、学院派的轻浮……这些危险的现象,根本上已远离了诗歌精神,与真正、严肃的文学背道而驰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那天孙放、默默和郁郁商议决定成立“天天文化社”(由孙放担任社长),创办《大陆》诗刊(由郁郁主持)、小说《木偶》(由默 默主持)、文学批评(由朱乃云主持),并由戴坚出任理事长、孟浪负责通联。在随后短短的一个月中,大家确定了各自的事务,分头落实。1985年4月16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茶室”,召开了由200号人马参加的“天天文化社”成立大会。旋即,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编就、刊行了《大陆》创刊号。鉴于当时上海政治气氛的特别微妙,便由郁郁率先去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发行,一时间,赢得了诗界同人的极大关注和反响。

同年8月,郁郁、孟浪、冰释之,历时半年,行程两万公里,自费对中国西北、西南等地的民间诗歌进行了考察,与当地的民间/地下诗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往与切磋,并在新西兰(新疆、西安、兰州)、北京、四川等地的各高校举办、参加了一系列诗歌讲座、朗诵会等活动,同时还与关注中国地下诗歌的汉学家进行了交流,是年冬天返沪。

可是没过多久,1986年的晚春,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顷刻降落到这群年轻的诗人身上,风生水起的上海诗歌运动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诗人和文学青年一个个被拘捕、传唤、监视。

为表明《大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对诗歌的热爱,郁郁、孟浪毅然决然,决定非常必要刊行一期新的《大陆》。他俩分头向全国各地的诗人朋友组稿,得到了料想不到的声援,使他们深受感动、鼓舞。刊物一俟出笼,即由其时盘桓沪上却总也兴奋不已的马哲送往北京,又由做火车邮运员的阿钟弟弟带至四川。那一期的《大陆》,无论是作品还是制作,堪称中国民刊诗歌的上乘之品。

87年头上,诗人阿钟感召于那时的气氛,要将自己微薄的积蓄作为对诗歌的投入,与郁郁商量下来,决定出一期“上海先锋诗人专辑”, 作为《大陆》特刊(还配上了12为作者照片的复印件)。凛冽的寒风中,忠实敦厚的阿钟,拄着拐杖走访了上海《大陆》同人,斗志昂扬的京不特也齐心协力。“八面来风”(《大陆》特刊上12位诗人与上海诗人兄弟们)在愈发寒冷的大上海呼啦啦展开。

谁能料,灾难再次开始……

从此,孟浪出走深圳,郁郁也终于被开除公职,默默成了待业青年。还有郭吟、刘漫流、冰释之、京不特等一大批认真而又严肃的文学同道,无一不遭身心的重创。哦,一派大革命失败时期的景象,萧瑟秋风今又起。

《大陆》成了我们心中的孤岛,《大陆》像我们体内的一场水土流失。

88年盛夏,在武汉编纂《中国第三代诗歌总集》的郁郁,曾想借机出一期《大陆》长诗专号,几经周折,从诗稿到费用却都未遂人意。89年春夏之际,郁郁与默默再度考察了中国西北、中原、华东等地的民间/地下诗歌境况。一两年后,郭吟、刘漫流、阿钟、孟浪、默默和郁郁等几位当年的老伙计,一致认为要出一期《大陆》5周年的纪念号,结果事情还未开始张罗,就遭到了上海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

这么多年过去了,日子似乎好过起来,意识形态仿佛也松懈了,《大陆》的同志们,觉得青春岁月里的追求,就要加以肯定、张扬。2003年秋天,经由郁郁、孙小伟和老伙计们的努力,《大陆》开始了复刊工作,次年春天,《大陆》再次像一位战士秘密出现在上海的街头中国的身边。

 

                     2004年岁末

                      

【附记:】

此文系《大陆》复刊后,作为刊物的主持,感念于这漫长而又不能释怀的二十年,这些因写作而遭际人生骤变的诗歌伙伴,从青春年少到迈入中年,纵使坎坷不平、饱尝艰辛,然,他们无怨无悔,诗心依旧。于是笔者暂离这座恩怨难断的城市,来到江南的一个小镇,在一个与当年筹措《大陆》类似的季节里,写下了这些文字和怀想。

日前获悉,“独立笔会”《自由写作》要辟办记忆和见证:我所经历与目击的中国地下诗歌(1978-1998)专辑”。老友暨《大陆》诗刊的发起人、参与者之一的孟浪,发来了他珍藏多年——几份与当年商议《大陆》相关的影印件,非常难得。笔者便以“附录”形式一并于后,相信透过这些“史料”,读者和后人会为这些圣徒般的诗人欷歔又感佩。

【2012、8、31 于上海 苏州河】

 

 

【附录:】

1984821日、825日、919日和1985117日“纪事”

2012830日根据孟浪笔记原件抄录)

 

【纪事】一

时间:1984821日晚,约730分至915

地点:江湾镇奎照路3786

人员:朱维国、孟俊良、王一樑、王一栋

商议诗社、文化社与诗刊诸事宜。

初步结果:

1)《天天》诗社,《天天》诗刊。

社长:孟俊良(朱维国提名)

主编:朱维国(王一樑提名)

理事长:孙放(孟俊良提名)

诗社社员:

朱维国 孟俊良

王一樑 董克森

组织构成。与文化社之关系。社员登记表。朱、孟、王、郭文章分工。

2)“当代中国青年诗丛刊”,“青年诗歌大奖赛”。

“诗丛刊” 九月下旬定稿

十一月中旬出书

“大奖赛”及专集 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组稿

十一月中旬定稿

八四年底出书

1984821日太空斋)

 

【纪事】二

时间:1984824日晚,约645分至10

地点:闸北区南山路128弄内

人员:朱维国、孙放、孟俊良

向孙放通报821日商议结果并征求孙放意见。详商《天天》诗刊编务,《天天》诗社社务。明确设理事长一职之必要,为文化社工作奠基。

“当代中国青年诗丛刊”分工:

朱维国、孟俊良 组稿、选稿、定稿;

放、戴 协调打字、付印、订发事宜;

王一樑、郭 撰寫序言

《舟》第四期出刊处理意见(略)。

1984825日太空斋)

【纪事】三

时间:1984919日晚,约7时至930

地点:闸北区普善路12867

人员:戴坚、孙放、朱维国、孟俊良

集中讨论“诗丛刊”编务事宜,结束前谈应聘“立业光学另件厂”厂长事。

集子定名为《当代中国青年诗选》(第I辑)并定化石、冰山、有疾、野云主编。

九月三十日截稿。十月一日、二日四人集中审稿、定稿。

初定入选者名单;初定发行范围及数量。

各人可作序,后由一人统稿执笔。诗集附作者小传,按姓氏笔划为序列于诗集后。

应聘“立业光学另件厂”厂长事略。

1984919日太空斋)

 

【纪事】四

时间:1985116日晚,约745分至945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某教室

人员:陈刚、姚霏、朱维国、孙放、秦晋雁、贾毅军、李伟、刘佑军、曹秉、华慈祥、许峰、孟俊良等十二人

商议结果:决定集资创办《大陆》杂志(暂定名)

《大陆》杂志筹委会临时召集人陈刚

《大陆》杂志编委会由姚霏、刘佑军、孟俊良等三人组成。

《大陆》杂志筹委会经济组由孙放、朱乃云、朱维国、孟俊良等四人组成。

“兵分两路”行动 1)打通关节 2)筹集资金

试刊号 3264 定价4角,印行三千册。筹资暂定贰仟圆。

(下略)

117日凌晨040分草于太空斋)

 

 

 

 

                           
《自由写作》首发

回到开端

 

 

 

 

 2006◎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