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来稿须知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第9

 

第10

 

第11

 

第12

 

第13

 

第14

 

第15

 

第16

 

第17

 

第18

 

第19

 

第20

 

第21

 

第22

 

第23

 

第24

 

第25

 

第26

 

第27

 

第28

 

第29

 

第30

 

第31

 

第32

 

第33

 

第34

 

第35

 

第36

 

第37

 

第38

 

第39

 

第40期

 

第41期

 

第42期

 

第43期

 

第44期

 

第45期

 

第46期

 

第47期

 

第48期

 

第49期

 

第50期

 

第51期

 

第52期

 

第53期

 

第54期

 

第55期

 

第56期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人生就是不断地越狱吗?(随笔)

——有关在马堡德国文学档案馆展出的监狱手稿

廖亦武     

 

    

这儿是德国文学最为漫长而辉煌的长廊,我作为唯一的外国作家,战战兢兢地置身其中,展出这些微不足道的手稿。

它们的写作时间为199211月至19941月,写作地点为中国四川省第三监狱,它位于四川北部大巴山中的大竹县,对外称“101信箱”。自从共产党执政以来,这儿曾关押过几代政治犯。

1989年的天安门大屠杀之后,四川境内的六四政治犯,有20余人,集中在这儿改造。我是从重庆市区的四川省第二监狱,颠簸几百公里,转押过来,随之编入2大队11组。 整座监狱共6个大队,每个大队300余人,都是围墙隔开,自成一体,但格局全部一楼一底。我所在的11组,在楼上,酷似两头透亮的山洞,上下两层的铁架床,左右两排直抵进去。囚室内,总共16位劳改犯人,罪名五花八门,刑期长短不一。 我住铁架床的上铺,编号11。每日凌晨3点,在凄厉的电铃声中,全体犯人就得起床迭被,到院子内集合报到,匆匆开罢早饭,然后倾巢出动,经过“内圈”的警戒岗哨,到千米之外的汽车配件铸造车间去从事开炉、浇铸、翻砂、打磨等及其繁重的劳作。我也得随大流而去,可工作却是,深入各个劳改小组登记午餐人数,然后在黎明时分,提前赶回伙房,让他们根据我所登记的人数,将大米下入几百个锑钵,重重迭迭置于大瓮内,加盖蒸熟。而另一大锅则放水熬汤,多半是土豆,稀里哗啦,一场乱刀砍碎,掀入锅里,再泼一瓢生油,加两把盐。午时11点,我又随两位伙房犯人,以板车拖拉饭筐和汤桶,重返车间,吆喝大伙儿开饭。 每日的往返,使我有较多较零碎的时间空档。除开学习吹箫,我通常都是坐在上铺床头,埋着腰,日复一日地写作。我的床铺间,弥漫着大量通俗杂志,为了掩盖真正的写作,我甚至匆匆草就一些无伤大雅的美文,随时供他人捡拾、翻看。 我用的纸,是监狱才有的劣等纸,在外面几乎绝迹了。由于做贼心虚,我写作时,鼻尖几乎就碰着纸面,字迹也如一窝窝蚂蚁。我尽可能往一页纸里多填字,这样隐藏起来要方便些。如此下来,我的近视眼,度数增添得十分迅猛。 当然,也遭遇过狱警的多次突击搜查,可都安然无恙。原因是,每写作几天,我就把原稿塞给住在楼梯间的卫生员杨老头——这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老反革命,曾经在1949年之前,当过国民党《扫荡报》记者,后被共产党秋后算帐,判以重刑;1970年代末出狱,3年不到,撞上1983年“严打”,政治风向一转,他即被重新判刑收监,听说我释放不久,他才得以再次释放。 杨老头蹲了半辈子监狱,因为都是“反动文人”,所以我们一见如故。他帮我收藏手稿,可谓万无一失。积攒得差不多了,就趁亲属探监接见的机会,朝外夹带。李必丰、许万平等六四难友也趁亲属探监,帮我夹带了一部分。有一部分,据许万平说,还是拿钱收买刑满留监、继续改造的“红毛”,带去外面邮寄的。 将近4年里,我蹲过收审所、看守所、四川省第二监狱、四川省第三监狱。在最后的1年零两个月,我写出了两部长篇小说的初稿,总体命名为《活下去》。第一部叫《汉人》,第二部叫《黑道》。后来,又把《汉人》分作《汉人》和《群魔》两部。一共有30多万字。 出狱后继续写作,被搜走两次的《我的证词》,为上述系列的第四部。从有形监狱到无形监狱,写作就如此延伸到20117月,我逃出中国和越南的边界之前。 大半辈子就这样耗费掉,可从坐牢开头的反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写作,还任重道远。 记得《活下去》开篇之日,我特地用《周易》占卦,得到一个象征大地母亲的“坤卦”。我写道:“时光之钟一浪接一浪地激荡,他心底的牢狱坍塌了,高墙已不是障碍。”而在逃出中国之前,我又特地用《周易》占卦,得到一个象征天空父亲的“复卦”。我写道:“生生死死,来来去去,他像狗一般兜着圈子。人生就是不断地越狱吗?”

201256号于德国柏林,DAAD的居所

 

 

 

 

                           
《自由写作》首发

回到开端

 

 

 

 

 2006◎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