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人物
 诗人京不特

6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独立中文笔会

自由写作旧版

自由写作论坛

来稿须知

投稿信箱

 

 

 

编 委:

  浪  余世存  王一梁

  炼  马  建

主 编

孟 浪

编 辑

王一梁

 

 

 

自由写作月刊

61 

2010年9月20日出版

 

 

 

 

 

封面人物

京不特诗选

 

短篇小说

冯 迟/半墙
京城里的自由作家冯迟,最近为完成一部长篇小说,暂时借居到海淀郊区一个僻静的村
庄。这房子是他的另一画家朋友闫三租住的,是一间农家四合院的南屋。画家闫三前几
天回贵州老家了,要过完年的三月份才返京。因此,这一个月时间,正好给他提供了一
段宝贵的安宁空间。
>>更多

 

孙志鸣/反探亲
回到家的时候,胡老师看见邻居王婶正在做饭,小院里弥散着一股炸辣椒的气味。他本
想低头进屋算了,不料,王婶主动打招呼并走过来问道:“听说了么,住在胡同口那家
的福生自杀了!”
>>更多

 

盛 慧/长五条腿的小羊
冬生蹲在羊圈里焦急地等待母羊生产的时候,桂花悄悄带着傻婆婆去了镇上。
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西伯利亚”这个古怪的地名,每天都出现在沙哑的收音机
里,像饭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小菜。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之后,大雪终于降临,纷纷扬扬,
落了一个晚上。等到天亮时,雪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终于停住了。平原干干净净,白得
耀眼。
>>更多

 

亢 霖/游泳的人
“游泳的人”──在失落之际我写下这四个字,源头是我和小李长期的纠葛。不管小李
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我内心留下的划痕总是微微发蓝。我在破败的小区里独居时,看
到了对面清真寺的金顶,花朵般蓬勃怒放的云朵,脑海里却始终挥不去小李从容划水的
样子。
>>更多

 

对话·游记

杨 雨/生活就是我的名师(访谈录)
2010年夏天,我在成都采访了刚从德国回来定居的德籍华人芮虎先生。
我与芮虎先生于2004年相识于德国,我当时在柏林工作,他是《德国导报》的文化
版编辑,因我向该报投稿,就此认识。通过电子邮件来往,得知芮先生也是四川人。异
国他乡,偶然遇见老乡,心中自然是倍感亲切……
>>更多


文 思/在火山灰间隙中穿行(游记·上)
4月27日 星期二 蒙特利尔,加拿大 - 布鲁塞尔,比利时
周密计划了两个月的欧洲七国之旅在今天揭开第一幕。
全天大雪纷飞,冒雪乘公共汽车赴机场。为这次欧洲之旅专门购置的新鞋都湿透了。到
机场就连忙换袜子。四月底还下雪,而且下得这么大,这是十分罕见的,但愿不是不祥
之兆。
>>更多

 

谈艺录

蒋 浩/自白书:今天,我为什么写诗?
写诗经年,我从未认真想过我为何写诗,像我从未想过我为何是一个人而不是其它。我
知道我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诗歌却又似乎连一个暧昧不明的源头也难以发现。我知
道我现在还在写,将来也会写,只是节奏的快慢和数量的多寡。这些年,我也偶尔会去
想诗是什么……
>>更多

 

黄 粱/通天手眼: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从三代的祭器:青铜器与玉器以降,借着浮雕式的线条敬谨地亲近自然混沌的
形貌,不敢妄自模拟天道、雕凿明细,唯恐凿开七窍而混沌亡,走上一条以虚待有、凝
神虚白的「写意」之途。青铜器与甲骨文所显现的线条之美,发展出独特的书法艺术,
从线条的精神性开端的艺术道路,继而打开了山水画气韵生动与大块风景的境界。
>>更多

 

井 蛙/重新认识高更
我们从不否认凡高(Van Gogh)的作品在后印象派大师手笔中比高更(Gauguin,1848-
1903) 的更灿烂更辉煌。由于他俩的绘画技巧甚至人生理想没能在一条路上相互靠近的
原因。凡高与高更的争执,导致在阿尔(Arles)黄房子里发生的割耳事件使我相信,高
更必然走上塔西提(Tahiti)道路,而凡高最终走向奥弗(Auvers)回到自己。他俩唯一
的相似之处除了画家没别的……
>>更多

 

如是我思

红 苇/“归”途漫漫
可以说,“归”是一个早熟的字。有些字是在慢慢使用过程中,其内涵才渐渐丰
满起来的,但是“归”字不然,其在《春秋》、《左传》等典籍中一出现,这个
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已经显现了再来。不能不说,“归”字是为古代女性量身打
造的,古代女性的人生路向及其悲欢离合,就不能不与此息息相关。
>>更多

 

文论

张桂华/一篇有关政治正确起源的文章
下面是一篇阐述政治正确由来的英语文章,作者比尔·林德(Bill Lind,Bill为
Williams小名,正式姓名为Williams S.Lind,1947— ),美国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
持人,研究专项为军事理论和文化保守主义,曾任文化保守主义中心主任,有著作《机
动战争手册》(Maneuver Warfare Handbook,1985)。
>>更多

 

 

 

 

 

 

 

2005©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