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不再,冷枪暗鸣(外一篇·随笔)

童牧野     

 



20年前的1989年,东欧巨变。东欧人民推翻了专制的政权,解散了专制的政党。长达几十年的东西方冷战,以专制的一方轰然自燃、自灭、垮塌,民主的一方不战而胜,骤然落幕。

然而,冷战在欧洲不再,不意味着在全球所有角落都没有冷枪暗鸣。

仍然愚顽不化的朝鲜金正日政权,悍然坚持冷战立场,但日益惶惶不可终日,对自由的意识形态,及客观的真相报道,极其恐惧,全面封堵。严禁民众收听外国电台,严禁民众上互联网的外国网站,唯恐民心生变。

政治上的愚顽,导致经济上的幼稚。食品不足,饥荒现形。为了遮掩供给不足,强行作废部分货币,搞休克式的货币紧急更换:限定每户只能限额更换30万元朝鲜旧币,更换成3000元朝鲜新币(旧兑新,100比1)。未更换的旧币立即作废,停止流通。据报道,私换超额旧币者,逮住俩人,秘密审理后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虽然与朝鲜奉行同一个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但比朝鲜开放多了、自由多了。中国大陆,对美国、欧盟,奉行长期友好、积极互利的外交、经济、军事的合作政策(唯有政治等,号称内政,号称不许干涉,反对他人多嘴)。

在图书、电影的文化类产品的进口上,虽然审查严格,还是有所变通。变通中,又有所固守。

固守中,又有所可笑。我所观察到的一例,就是可笑之极,势必被历史永远铭记。

话说《不列颠百科全书》,旧译《大英百科全书》,初版于1768年的英国。上世纪,版权被美国买走。

中美合编了一个《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与英文原版的内容差别,在于改写或增添了总共4千条涉及中国的词条,需由中国官方对其进行严格的政审把关。其余绝大多数词条,则忠实翻译。

此书英文原版几乎每年或每隔几年就出最新修订版。其英文原版网络版www.britannica.com是比纸质最新修订版还要新的及时更新版。其网络版的版权创收功能不亚于纸质版。其版权保护、版权创收的先进经验,此不赘述。

美国人从英国人手中接下这件知识产权宝贝,如今真是经营得有声有色,兴旺发达。还进一步发扬光大,衍生出法文版、日文版、土耳其文版、希腊文版、西班牙文版、葡萄牙文版、韩文版、匈牙利文版、波兰文版等等。

此书的国际中文版,是1979年邓小平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代表团时,豪言一出,一锤定音:“外国的部分搬你们的就是了。将来中国的部分我们自己来写。”

结果,中国的部分,哪怕是两三百年前、跟共产党及其斗争对象几乎都无关的Agui(阿桂,18世纪的清朝军机大臣),中译本与英文原版,在内容上也有相当多的差异。

中学生及成人,查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名副其实的百科嘛),哪怕是相当冷门的词条,查它很爽。所以我买了一套(两大纸箱装):《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Encyclopaedia Britannica,International Chinese Edition)2007年修订版,全20卷,根据英文原版2007年第15版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首版2次印至7000套,精装4400万字。

常常翻阅,发现这个中文版,缺点集中在中方动过手脚的条目上。凡是被中方动过手脚的,大多动坏了。举例如下。

中国大陆官方传媒竭力封杀高行健,到了畏之如畏洪水猛兽的程度。这个中文版,在这方面也顺溜屈服,未能坚持公道。

如,硬是把“高行健”词条,完全抠掉。宁可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全名单,少掉高行健一人。

取而代之,把高敏(英文原版、最新版里至今仍未收她)等全球知名度、世界影响力都远远不如高行健的体育新秀,给塞了进去(根据中美协议,涉及中国的词条,中方有权取舍、增补、改写)。

这不仅是跟高行健个人过不去,而是跟高行健所坚持的个人思想自由超越任何专制党派,以及人权大于主权的新世纪、新世界的意识形态潮流,暗中较劲。

毕竟是冷战之后,冷枪也只能聊以自慰,不敢公开组织对高行健的任何批判。否则只能显得自己愚昧,不能与当代文明、当代真正的先进文化,自我、自觉地兼容。

在中文版里被抠去的高行健条目,在《不列颠百科全书》英文原版(Encyclopaedia Britannica)里,是这样的:



Gao Xingjian.

Chinese author and critic.

Wade-Giles romanization Kao Hsing-chien.

born January 4, 1940,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China.

Chinese émigré novelist, playwright, and critic who in 2000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for an oeuvre of universal validity, bitter insights and linguistic ingenuity.” He was also renowned as a stage director and as an artist.

Gao was educated in state schools and from 1957 to 1962 attended th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where he earned a degree in French. Persecuted as an intellectual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Gao was forced to destroy his early writings and was later sent to a reeducation camp, where he endured nearly six years of hard labour. Afterward he was assigned by the government to work at the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He became a translator but was unable to publish his work or travel abroad until 1979.

Gao first gained critical recognition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novella Hanye zhong de xingchen (1980; “Stars on a Cold Night”). In 1981 he became a resident playwright with the Beijing People’s Art Theatre, and in 1982 his first play, Juedui xinhao (Alarm Signal), written in collaboration with Liu Huiyuan, was performed. His second and most celebrated play, Chezhan (1983; Bus Stop), incorporated various techniques of avant-garde European theatre. It was openly condemned by Communist Party officials. Gao continued to explore the boundaries of experimental drama with plays such as Yeren (1985; Wild Man) and, most notably, Bi’an (1986; The Other Shore), which was quickly banned by the authorities. Gao then embarked on a 10-month walking tour following the course of the Yangtze River—a spiritual pilgrimage that became the basis for his first novel, Lingshan (1989; Soul Mountain). In 1987 he settled in France as a political refugee and subsequently became a French citizen.

Gao’s play Taowang (1989; “Fugitives”), was set during the brutal 1989 suppression of student demonstrations in Tiananmen Square. Its publication angered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who banned Gao’s works and declared him persona non grata. Gao wrote in both Chinese and French. Several of his play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Other Shore: Plays by Gao Xingjian (1999).



当这套《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Encyclopaedia Britannica,International Chinese Edition)2007年修订版,把2000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高行健,抠去之际,中方有关方面,也就把自己,钉在了尴尬无比的耻辱柱上。

这可是白纸黑字,别说再过50年,就是再过100年,后人指着该书抠去高行健之处,仍会教育那时的新一代:什么是早年那帮老家伙的意识形态禁锢、钳制?什么是祖宗中的邪门者发明的鸵鸟政策、眼不见为净?什么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冷战不再、冷枪暗鸣?喏,喏,喏,这里,由此可见一斑。



童牧野作于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中文版马恩列斯全集的下坡路

 

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在过去60年来(1949年至2009年)印量规模的悄然变化,引人深思,令人微笑。

感到:国家所处的时代,确实是进步了。图书市场的热点,确实是早就转移了。人民的兴趣,确实是多样化了。人民公开宣称信仰还是不信仰马列主义,确实是比较自由了。



1

我对马克思的亲近感,油然生于1967年我10岁那年。源于父亲的同事说的一句恭维话:“你这个大儿子,眼神、眉毛,很象马克思。”

那是一句恭维话,却不是马屁话。那是文革的第二年,文革前任浙江省洞头县人民政府人民武装部部长的父亲,在文革中早已“靠边站”,天天被“勒令”去造反派组织的“当权派学习班”进行思想改造。已然是落水狗,没有人会拍他马屁。那种恭维话(不说你怎么样,而说你儿子很象大人物),是一种善意,一种温馨。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关心马克思是谁?值得我去跟他相像吗?我用铅笔,临摹了马克思像。父母一致称赞。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1985年至1998年,我还曾在上海某高校的马列主义教研室执教过。

到了2009年,东西方冷战结束20周年,我的住房更宽敞了(有了自己的1号藏书楼、2号藏书楼、3号藏书楼),书橱更多了,便想:我已经收藏了很多小说家的文集、全集,而曾经被中国大陆的执政党视为至高无上、奉为经典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我是否该去收藏一套呢?

马克思、恩格斯,那是我已故父亲生前心中的准上帝。他生前很清官、两袖清风。没有积蓄。一个摇摇欲坠的竹子旧书架,放不了多少书,放得大多数是党支部发放的政治读物。根本无力购买、无处摆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住房一度简陋至极:一室户,没有客厅,没有书房,没有浴室,没有厕所,没有厨房。

为了我的已故父亲,圆我也是圆他的梦想(在我的小说中,他成了常常光顾我家并护佑着我全家的善意幽灵),我说干就干。

离我家1号、2号藏书楼最近的大学书城(从属于国营的上海图书公司,它的附近,有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只见店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一本都没有。多年不进这种书了。怕卖不掉,怕白白占据店堂内宝贵的书架位置。

离我家3号藏书楼最近的五角场书城(从属于国营的新华书店系统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是上海市特大书城之一),进去找啊找,入口处最醒目的,都是些青春读物、文学读物、炒股读物。马恩列斯的,在哪儿呢?

要深入进去找,比较冷僻之处,只有两个书架,标榜“经典著作”。摆得大多数是喧宾夺主的马恩列斯评传,他人写马恩列斯是什么样的人。马恩列斯自己的东西呢?别说《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没有,《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也没有。连列宁、斯大林的单行本,也没有。

中国人编的《马恩列斯毛邓江论……》,倒是有。五花八门。妙竽充数。

在店方看来,从生意经上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个可以有。仅限于第44、45、46卷,这3卷刚好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第1、2、3卷,可能会有炒股的、搞资本运作的,来翻翻,或买下。

看来中国的小书店、大书店,早已把马恩列斯全集列为滞销书。唯有《资本论》,还有各种版本面世、上架,供那些向钱看、追求资本的人,参考参考。

好在我的博客每天在公布藏书录,并且告诉大家我缺什么书。我的全国、全球读者群、我的铜丝族(童牧野的粉丝、铜丝、粗铜丝),先在全国范围,帮我寻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
 

 

2

 

首先搞到了:И.В.Сталин《斯大林全集》(Сочинения)第9卷(1926至1927年。中国革命问题)苏共编,中共译,繁体竖排本,人民出版社1954年首版2次印至55万册,平装339页23.6万字。

版权页记载:平装本定价一万五千元(童牧野注:相当于新人民币一元五角)。1954年4月首印30万册,5月就加印至55万册。

嗬,那个年代,1954年,《斯大林全集》平装本的印量,胜过现在中国大陆的许多畅销小说、影视小说。

又搞到了:И.В.Сталин《斯大林全集》(Сочинения)第2卷(1907至1913年。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苏共编,中共译,繁体竖排本,人民出版社1953年首版首印3万册,精装401页27.6万字。

嗬,那个年代,1953年,《斯大林全集》精装本的印量,也相当可观。

紫色布面精装,金黄色缎带,版权页标明定价4万元(旧人民币,相当于新人民币4元)。年纪比我大4岁的此书,在出版社的书库里静静躺了半个多世纪(五十六年),直至今日,从北京来到我手。

老天爷做此安排,是照顾我未来出版的恐怖小说中有个老前辈,曾经恶补过斯大林主义,而且用的正是这个版本。那年头,中层干部的月工资为几十万元(旧人民币,相当于新人民币几十元)。

偶尔翻翻,感受血色恐怖的陈年气氛,了解经典邪教假冒终极真理而又露馅的复杂过程。

俄文版的《斯大林全集》原计划出版16卷。于1946年开始出版,到1951年出至第13卷。以后各卷未能出版。中文版也翻译出版了13卷。其卷次、分篇与俄文版相同。汇集了斯大林的著作、报告、演说和命令。各卷所有著作均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并附有说明、注释和著作年表。

此外,曾衍生过:《斯大林选集》中文版2卷。《斯大林文集》中文版1卷。《斯大林文选》中文版2卷。

在中国,马恩列斯的全集中,斯的全集的收齐难度最大,1985年翻印了1954年的初版本,别说不搞新版本,连简体横排都懒得搞了,可见其过气之快。国内除了我怜惜它,乏人关心它,其价也几近废纸。

1989年之后,《斯大林全集》中文版,可能没再印过。它已经疑似绝版了。绝版已经20年以上了。

我后来收集到《斯大林全集》的大部分。只却第5、11卷。阅读这个曾经给他人家庭、也给他自己家庭带来种种悲剧的“伟大领袖”的著作、谈话、通信、命令,感慨万千。犹如身临其境那个荒诞的年代。

斯大林是伴君如伴虎的君。第一任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婚后3年病逝。留下儿子雅可夫,二战中被德军俘虏,德军建议用他交换被俘的德军将领,被斯大林拒绝。雅可夫绝望逃向集中营铁丝网时被德军哨兵枪杀。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婚后13年开枪自杀,留下儿子瓦西里(后在军中酗酒暴卒)、女儿斯维特兰娜(父死后,移民国外)。

斯大林动辄严刑逼供党内、军内高官,判处死刑,立即枪决。希特勒是对外(外国)屠杀狂(对内也大屠杀犹太人),斯大林是对内(国内)屠杀狂(对外也大屠杀波兰战俘)。

西方史学家,几乎一致公认希特勒和斯大林的以下共性:都搞一党专政。都是打扮成人民大救星的独裁者。都被本国宣传机器颂之为全世界人民的红太阳。都对敌手大屠杀但在本国小朋友面前大秀慈父表情。

他俩狼狈为奸,共同肢解波兰。他俩最后内讧,先是德军侵苏,势如破竹。然后苏军反攻,直捣老巢。20世纪的二战大舞台,他俩都是大主角。一个战败自杀。另一个战胜而在8年后病逝。

中国官方,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目前中国大陆的网络媒体上,民间对斯大林的口诛笔伐,是被宽容的,一般不会被封杀。

 


3

 

在中国,马恩列斯的全集中,列的全集的收齐难度相对较小,因为它的中文1版、中文2版都曾出齐。

中文1版共39卷。中文2版共60卷。前者为苏共编,中共译,各卷的卷次、篇次,与俄文版完全对应。后者则是中共编译,跟俄文版的卷次、篇次,并不讲究刻意吻合。

此外,曾衍生过:《列宁选集》中文1版、2版、3版,都是各4卷。

我收到的都是中文2版。不为收藏而收藏,毕竟是为了浏览、泛读,所以暂无刻意收藏中文1版的意愿。

《列宁全集》2版,我也收集到大部分。只缺第2、3、4、9、13、14、16、18、24、26、45、53、54卷。《列宁全集》除了正文60卷之外,尚有《列宁全集补遗》(目前只收集到第1册,后续部分可能暂未出版)、《列宁全集索引》(共3册,我已收集到第1、3册)。

小时候不明白的一件事,列宁寿命短,1870/4/22至1924/1/21。享年54岁。作为政治家,奔波国务,个人闲暇时间,一般没有专业作家的闲暇时间多,怎么写了那么多卷的书呢?

原来,且看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58卷(1913年。马恩通信集提要)中共编译,人民1990年2版首印13950册,精装623页48.9万字。

整卷623页48.9万字,真正属于列宁原创的字数,寥寥无几。整卷其实是《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别人的著作。列宁只是在那书的页边,写上诸如“注意!”还有感叹号、问号,等等。列宁自己的这些涂鸦字数,在全书中连1%都不到,99%是他人的、马恩的。

这样也可以编进《列宁全集》,那我未来的《童牧野全集》岂不可以编到几万卷以上?随便拿部大文豪谁谁谁的全集,每卷每页我都涂鸦几个“注意!”“妙!”“精彩!”“好!”“哇噻!”,于是就把它囊括过来、抢劫过来,统统编进我的全集?

列宁如果从水晶棺里坐起来,走出来,看到自己这样的全集,一定羞愧难当,首先把这中文2版第58卷给撕了,然后再撕类似的许多卷。

我可舍不得撕。它们可以作为共产党执政时期的珍贵文物。看当年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曾经如此践踏自己人马恩的版权尊严。

《列宁全集》水分如此之高,超过《斯大林全集》,所以它的印量反而不如后者。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天天高喊“高举马列主义旗帜”的1984年,每卷也就几万册而已。如: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1卷(1893至1894年。什么是人民之友)中共编译,人民1984年2版首印36000册,精装561页42万字。

过了1989年,就下降到每卷万把册。如: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60卷(1915至1922年。批注集下)中共编译,人民1990年2版首印12800册,精装527页39.3万字。

又过了些年,到了1996年,离1989年才7年,轮到出版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列宁全集索引》中文2版第1册(总目录)中共编译,人民1996年首版首印1000册,精装881页57万字。

印量便只有区区1千册。出版社搞这点印量,那是要亏钱的。当然,不会亏到出版社头上。这个出版项目,一般是国家、执政党的项目,最后由纳税人的上缴税费、或党员的上缴党费,曲里拐弯,消化于无形。

中国十几亿人口,这1千册进去,稀释到浩瀚人口中,也就是每百万中国人,才拥有1本。何况百万人口里挑一的我,虽然拥有它,却是公开宣称的不参与任何党派、不参与任何宗教团体的非马列主义者。

在中国,有多少真正马列主义者,拥有此书?

此书的其余999本,可能大部分躺在各级图书馆里,乏人借阅。

当《列宁全集》从中国一渠道、二渠道的图书市场销声匿迹的时候,能相信这片土地还在高举马列的旗帜吗?

喊惯的口号而已。

而真正通读了、哪怕是泛读了《列宁全集》的人,恐怕会把《列宁全集》归类为文化糟粕。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7卷(1915至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共编译,人民1990年2版首印10200册,精装663页52.6万字。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谬论吧?看看人家奥巴马总统的美国当代资本主义,是不是比你所谓的最高阶段还更高、更文明、更自由、更幸福、更发达、更进步、更强大、更民主啊?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1卷(1917年。国家与革命)中共编译,人民1985年2版首印36300册,精装319页25.4万字。

那贯穿始终的貌似真理而又相当落后、陈旧的观念:“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怪不得前苏联对内搞大屠杀,先杀资本家、地主,再杀党内异己。中国的暴力强制拆迁,也是把被拆迁户的人民利益,至于挂了国家面具、官商背景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下,才会喜欢这样的论断。

美国的民选总统奥巴马,他就来自基层人民、所谓的少数民族,全国选民、全国人民,怎么会允许他把国家搞成“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新颖、民主的国家,有合法公民,有关押在监狱的刑事罪犯。但并非阶级或阶级斗争的概念。

跳楼自杀的资本家,他是剥削了谁呢,还是被谁剥削了呢?剥削、压迫,倒是在中国大陆的开发商剥削、压迫被拆迁户方面,还用得上。

列宁树敌过多,被刺受伤。身为演讲天才,强词夺理惯了。及至旧伤复发,壮年病危,失语好久而逝。他的一生,也够悲剧的。我把他的全集,当悲剧来收藏。前车之鉴啊。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共50卷,从1956年至1985年出齐,历时20年。灰白封面,红色书名,卷数在黑色书脊的下方。

1986年,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开始实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的编译计划。2版预计出书70卷左右,编成4个部分。第1部分为著作卷,共29卷(第1至29卷),第2部分为《资本论》及其手稿卷,共17卷(第30至46卷),第3部分为书信卷,共14卷(第47至60卷),第4部分为笔记卷,共约10卷(第61至70卷)。深蓝封面,金色书名,卷数在书脊上方。1986年动工,1995年开始出书,至2009年,历时23年,远未完工,远未出齐。预计要到2020年前后才有可能出齐。

此外,曾衍生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1版、2版,都是各4卷。

德俄两国合编的原文新版将是120卷左右,也远未出齐。编辑难度之大,是把只言片语的草稿纸都收进来了,以及某书被眉批、涂鸦过,则整本他人著作就编进来了。

在中国大陆,马恩列斯的全集中,马恩的全集的收齐难度,介于斯、列之间。斯之难,在于早已绝版。列之易,在于出齐后虽然印量适中但也供略大于求。

马恩的全集,别说中文2版,连德俄两国合编的原文新版,出都还没出齐呢。各卷分派给不同组别的编译人员后,难易程度不一,完成时间不一,后卷早出,前卷晚出,也是常事,长期参差不齐。

马克思喜欢数学,但他绝对不是数学家。

马克思喜欢经济学。但他的经济学手稿,思路上颠三倒四,自矛攻自盾,不能自圆其说。

他本人挣钱、理财的水平都不及格。财务状况差到极点,妻儿贫病交加。债权人上门讨债,他的妻儿心惊肉跳,谎称“马克思先生不在家。”

其实他躲在里间,郁闷着哪。有时不得不真正离家外出躲债。

要不是恩格斯等人无偿地救济他,他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全家饿死了(子女中有缺食少药早夭的)。其经历对其形成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马氏恐怖主义思想,有着催化剂作用。

中东恐怖主义,只从宗教原教旨挖掘出圣战、杀死异教徒的概念,就干上了。

马克思则用整了一辈子都没整利落的浩瀚篇幅夹生饭,把后来的列宁、斯大林给迷住了:就用这夹生饭,号称最光辉的精神美食,号令非知识分子的半文盲工农大众,准能噎傻、镇住一大片。

要让任何颜色的恐怖主义,无论绿色、白色还是红色的恐怖主义,在未来人类中不再具有忽悠力。我们必须拜读某些经典的本来面目。本来就相当朴素、平凡、普通智商、一般表达能力的本来面目。

1989年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及新世纪,慢慢陆续出笼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的后续各卷,每卷印量,大多在5千册。

就这5000册,有的积压在出版社书库,有的被国家级、省市级、大学级的图书馆收藏。私人愿买如我者,寥寥无几。湖南电视台的小小超女,风头就把马克思恩格斯给盖了。伟大导师都不是超人、超男,小小丫头怎敢号称超女。有关方面下令,不可再选超女,改选快女(快乐的女孩)。

在中国大陆,如此幽默的事儿,会越来越多,与时俱进啊。你上进了,就把他给比下来了呀。

瞧瞧这从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书店里一度只有马恩列斯毛的书,而几乎没有其他书,马恩列斯在中国大陆的鼎盛时期)、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马恩列斯的光辉,只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冲顶过,至高无上过。

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也反弹过,反抽过。

从1989年之后,就跳水了,崩盘了,然后阴跌、滞销、买气渐无,走起了下通道、下坡路。虽然官方还在口头护盘,毕竟人心所向,无法勉强。有关方面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从奥运奢办,看到了色厉内荏。

马恩列斯啊,他们曾经是我童年的偶像。他们的全集,虽然已经被很多读书人嗤之以鼻,我还是愿意逢低吸纳一点。以此告慰那些曾经被誉为“伟大导师”的古老亡灵,以及众多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冤魂。


童牧野作于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自由写作》首发

回到开端

 

 

 

 

 2006◎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