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来稿须知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第9

 

第10

 

第11

 

第12

 

第13

 

第14

 

第15

 

第16

 

第17

 

第18

 

第19

 

第20

 

第21

 

第22

 

第23

 

第24

 

第25

 

第26

 

第27

 

第28

 

第29

 

第30

 

第31

 

第32

 

第33

 

第34

 

第35

 

第36

 

第37

 

第38

 

第39

 

第40期

 

第41期

 

第42期

 

第43期

 

第44期

 

第45期

 

第46期

 

第47期

 

第48期

 

第49期

 

第50期

 

第51期

 

第52期

 

第53期

 

第54期

 

第55期

 

第56期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诺贝尔文学奖与莫言(随笔)

刘  淼 (上海)    

 

    

 

10月以来,关于莫言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猜测充斥街头巷尾,为了将来能以“料事如神”而洋洋自矜,我于108号写了一篇文章,发给我的朋友们,如下。

 

莫言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近日来,网上关于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争论不少,事情的来源是一家博彩公司为莫言和村上春树开出的赔率较低。

 

首先,博彩公司在文学方面未必有多专长。不妨看看这家名为Ladbrokes公司近五年的预测成绩:

l         2007年,赔率榜前三位作家为Claudio Magris, Les MurrayPhillip Roth,最终得奖的是英国女作家莱辛;

l         2008年,赔率榜前三位是Claudio Magris, Adonis Amos Oz,最终得奖的是法国作家勒卡雷奇奥;

l         2009年,前三位是Amos Oz, Assia DjebarLuis Goytisola,最终得奖者是赫塔·穆勒;

l         2010年,前三位是Tomas Transtromer,  Adam ZagajewskiKo Un,最终得奖者是略萨;

l         2011年,赔率最低的前三位是Adonis, Tomas TranstromerThomas Pynchon,这回博彩公司算是发挥了作用,位列榜单第二位的Tomas Transtromer拿了奖。

 

可见,通过Ladbrokes公司的榜单来预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未必比瞎猜来得准,毕竟一只停了的表一天都有两次“走”准的机会。今年莫言被该公司列在榜单第二位,很可能是博彩公司看中国“人傻钱多”所做的吸金之举。

 

其次,许多人认为莫言是中国最好的作家,具备得奖的条件。这点是“大国癔症”的典型症状,许多中国人心中的“天朝中心论”至今挥之不去,以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全世界都有义务了解中国。上面列出的那么多作家,中国人对他们有了解多少?当今的印度肯定有文学地位类似于莫言的作家,但是谁能说出这样的印度作家的名字?

 

今天一个朋友转给我一篇《纽约时报》的讣告,有关越南诗人阮志善的去世。也有人认为阮志善应该得诺贝尔奖,阮志善诗歌的译者说,阮700首诗中的70-100首属于“惊世之作”。我在谷歌搜索诗人的名字,只能找到两条中文消息。我们不知道阮志善,如同中国以外的人们不知道莫言。

 

最后,综合考虑这么多年下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即使得奖者不是如赫塔·穆勒般在极权政治下具备异议精神,也至少要像Tomas Transtromer这样在民主体制下保持独立。而莫言这两样里一样都不沾,也许有人会鸣不平,只要在审美上符合要求,不就足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可是,一个作家是否具有独立精神,本身就是最关键的审美评判标准。

 

从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来看,它具备着文学之外的人道主义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除非莫言有一天突然具备了独立意识,否则他永远不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谁知三天以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公布,果然是莫言。这使我大失所望,此前我所用的语气是那么肯定,此刻顿感颜面尽失。其实,在前一天晚上我听说央视提醒中国观众关注诺贝尔文学奖,已隐约感到不妙。作为宣传机器,央视向来无兴趣普及文学知识,如果获奖者并非中国人,央视之举难免显得自作多情,甚至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回想两年前,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前外界亦有风声,历史总是相似。

 

我随即写了下面这封信: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首先我要就我关于莫言得不了文学奖的预测道歉,我把自己的判断当成结论,是一种自大的表现。如果我能像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名字那样——莫言,或许还能为自己保存些面子。

 

在此之前,我坚信莫言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作为一个写作者,莫言对于审查的态度十分暧昧。几个月前,在接受英国老牌文学杂志Granta的采访时,该杂志编辑曾问到莫言,中国的审查制度对于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莫言回答说,因为审查制度的存在,写作者不得不躲避现实,采取别的艺术手段进行创作,因而他认为审查对于文学创作是有帮助的。(http://www.granta.com/New-Writing/Granta-Audio-Mo-Yan

 

我很难同意这样的看法,或许审查确实有助于作者创新表达方式,但是谁能说,用现实的手法就一定写不出好作品?仅仅从概率的角度,如果任何写作者都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进行写作,我相信创作出好作品的可能性更大。而在一个有悠久文字狱历史的国家里,许多人只是因为写作触及了现实,反而要承担很大风险。

 

我也相信,如果能够如实地记录当今中国社会,比任何花哨的文学手段都有力量。我常常举的例子是,美国有部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叫《幸福终点站》,片中主人公因为国家被灭了而不得不一直待在美国机场。许多年后,一个中国人冯正虎,却在国家崛起之时,回国受到阻挠,不得不待在日本机场。美国编剧的想象力可谓瑰丽,尚且不得不灭亡一个虚拟的国家而使这样的事情看上去合理。但在中国,好莱坞的剧情每天发生得如此自然。

 

恰恰是莫言这样逃避现实的作家太多,使得我们对这个国家发生的种种奇闻不闻不问,从个人情感来说,我希望能有更多诚实的汉语作家出现,而不是一直用所谓“魔幻”的手段逃避现实。

 

关于写作,雷蒙德·卡佛曾这么说:

 

我曾无意听到作家沃尔夫(Geoffrey Wolff)对他的学生说:“别耍廉价的花招”。这句话也该写在一张卡片上。我还要更进一步:“别耍花招”。我痛恨花招,在小说中,我一看见小花招或伎俩,不管是廉价的还是精心制作的,我都不想再往下看。小伎俩使人厌烦,而我又特别容易感到厌烦,这大概和我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有关。

 

我同意卡佛的看法,现在的中国,恰恰耍各种各样花招的作家太多。我对于莫言的不接受来自于审美层面,错误地以为诺贝尔学奖评委也会抱有同样的审美观点。因而满怀自信地宣称“莫言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不管怎么说我都是错了,再次道歉。

 

这封信写完,总算松了口气。众多的中文写作者,能够争取的奖项实在不多。中国大陆的诸多奖项全部被官方控制,一个直言不讳的写作者(如果不像莫言那样为避开审查而进行“创作”的话),不仅得不到这些奖项,恐怕作品出版都成问题。而台湾香港的中文文学奖又基本上不成气候。世界上别的文学奖项,大多又对创作语言有要求。只有诺贝尔奖,不限制获奖者的国籍与语言,且能带来声誉与利益的巨大收获,国人如此在意它,不足为奇。

 

莫言获奖后,美国作家约瑟夫·爱泼斯坦在《华尔街日报》上写道:“或许你还不知道,你我都属于同一俱乐部,俱乐部成员还有托尔斯泰、亨利·詹姆斯、契诃夫、马克·吐温、易卜生、普鲁斯特、康拉德、乔伊斯、哈代、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这是‘诺贝尔文学奖未获奖者’俱乐部。我们这个小小俱乐部比另一个要强,那个俱乐部的成员包括普吕多姆、米斯特拉尔、卡尔杜齐、海泽、斯皮特勒、黛莱达、赫塔·穆勒和特朗斯特罗姆。”

 

爱泼斯坦先生还说,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只颁发给活人,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异于写作生涯被执行死刑,得过奖的作家大多再写不出好作品。我跟一个德国人聊起我对诺委会颁奖给莫言的种种不解,对方说,也许是诺委会想给莫言一个机会,让他有条件更自由地写作,起码,他不必担心养老问题了。

 

如果这个奖项能让名为“莫言”的作家开口说真话,倒也不错。

 

 

 

 

                           
《自由写作》首发

回到开端

 

 

 

 

 2006◎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