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讯 文学 人文 批评 思潮 作品 书评 文献 会刊 论坛
                         

 

 

 

       上一页

书斋话题(二)

——果园里的游思

◎刘再复  

 

  034

  “耕耘自己的果园吧!”伏尔泰如是说。

  生命的萌动、发展、成熟与无尽之美全在耕耘之中。我耕耘,所以我在;我耕耘,所以我与田野、乡野、大地如此密切。大地之子本应耕耘自己的果园,把握住自己的春夏秋冬和恰如灯火一闪、花叶一季、红楼一梦的人生。荒废,荒废,荒废的时间太久了,被阶级、革命、国族的名义剥夺的时间太多了。荒废的时间没有尸骨,死了的岁月看不见。快从荒废中苏醒,快从时间的残骸中张开眼睛。我对自己如是说。

  伏尔泰小说《康狄德,或乐观主义》的结束语正是耕耘的呼唤,他告诉人们,辛勤的耕耘可以使人类免除三大灾难﹕寂寞,恶习与贫穷。

 

  035

  果园早就有了,早在亚当与夏娃背着上帝相恋的时代就有了。智能果就在那里生长。果园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然而,今天果园正在消失,正在被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所包围。市场吞没一切,果园成了孤岛。因为到处是位欲的汪洋,作为孤岛的果园便显示它的稀有。果园,不仅是人类最初的出发点,而且是人类精神最后的堡垒。近处与远方的思想兄弟,请守住你最后的故乡。

 

  036

  资源就在附近。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n)在《湖滨散记》中这样提示我。不错,资源就在附近,就在案头上,就在书架上,就在窗外的草圃,就在林间的小径,就在头顶的天空,就在友人与孩子的额角,甚至就在你自己的身上。梭罗,你说的多好呵﹕一个坚强而勇敢的人,无论在天堂或在地狱,都能照管好自己。真的,到处都有生活与矿石。

  陶渊明就在他的屋后找到无尽的资源,面对悠悠南山,他唱出了千载不灭的歌。菜畦陇亩,苗圃田舍,仅仅是为了稻粱之谋吗?它不也是一代歌王的第一泉流吗?于日常生活中发现金子矿藏,于最平凡处发现永恒的美,于茅棚沟渠中流出神奇的情思。陶渊明过着多么简单的生活,然而,简单的生活不简单。

 

  037

  俄国的天才导演塔可夫斯基是另一位卓越的耕耘者。他的每一部创作都是电影经典。他在自传《雕刻时光》中这样说明他对艺术的理解﹕“艺术的目的便是为了人的死亡做准备,耕犁他的性灵,使其有能力去恶向善。”艺术的确可以征服死亡而比人的生命更加长久,然而,艺术的成功不是注定的,它必须耕犁,必须“耕犁人的性灵”。谁能想到这一点呢?人的性灵也是一片果园,一片田亩,一片需要拓荒、需要耕锄的大地。这里也需要摆脱贫瘠、干旱与焦枯。

 

  038

  美国作家 Vanloon 在他的名著《人类的故事》中,描述了培根、达尔文、哥白尼、伽利略和许多先知先觉者的悲剧,然后说﹕“该做的事情,总归是有人会把它完成的,尽管那些无知的芸芸众生曾经诋毁那些洞察先机的伟人为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者,但到头来最后享受这些发现与发明的利益的还是那些曾经信口雌黄的芸芸众生。”许多先驱者的悲剧总是他们先是为世界发现真理,然后被世界所诋毁,最后被世界所利用。先驱者的卓越品格就在于,明知人生是如此一幕无可逃遁的悲剧,但还是要去完成该做的事。

 

  039

  经历了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之后,我对世界产生了特别的依恋。这不是畏死的贪生,而是醒悟到浩茫宇宙中唯一的人间太精彩了,而我却有那么多如歌如画的山水未曾登临,那么多开满杜鹃花的土地未曾观赏,那么多洋溢着天才的书卷未曾览阅,那么多躲藏的千古神秘未曾领悟。心胸远未舒展,心灵远未尽兴,笔墨远未纵横,所爱的远未致意,所憎的远未告别。拂去伤感的眼泪,看得更分明的是时光、生命、美,太阳、土地、人,是晨曦暮霭、春花秋实、田畴碧野、云彩穹苍葱茏的诗意,是窗外小草、笔下方格、胸中情思的大自由与大自在,这一切,哪一样不值得我投入身心去热烈爱恋呢?

 

  040

  我体验过爱。心验不能替代体验。唯有体验才真切、才可靠。刻骨的体验之后才有铭心的记忆。

  我体验过爱,知道爱并非爱其爱本身,并非仅仅爱其可爱处。爱是爱其整个生命和它的全过程。正如爱大河,是既爱它的清澄,也爱它的浑浊,既爱它的微波,也爱它的狂澜,既爱它的低吟,也爱它的长啸,既爱它的昂扬,也爱它的徘徊。它的全部流程和全部景观我都倾心。

  

  041

  生命过程有欢乐、有忧伤,有前行、有曲折,有成功、有失败;有骆驼似的辛苦跋涉,有狮子般的浴血呼啸,有小鹿般的恓惶逋逃,沧沧桑桑,浮浮沉沉。而我,爱其过程中的每一项。每一项都在丰富我与造就我,每一项都可以展示很美的心灵状态。我诅咒苦难的制造者,但欣赏生命在苦难的打击中迸射出来的坚韧的光芒。

 

  042

  生命是多重体。生命是各种主体情思的交织。爱是生命的一脉,恨也是生命的一脉。以为生命里只有爱,以为前行途中相逢相遇的只有爱,未免把生命过于诗意化了。这种诗意化的生命认知,将导致生命的脆弱,一旦遇到恨、邪恶与坎坷,便无法支撑下去,于是就颓废,就消沉,就自杀。许多生命脆弱者不是没有爱,而是太深地沉缅于爱。

 

  043

  我常对着大自然赞叹。对着晴空、丽日、圆月、星光、蓝波、白浪,我赞叹﹕太美,太精彩了。而对着雨天、落日、缺月、暗夜、狂涛、怒浪,我也赞叹﹕太美,太精彩了。有后一部份,大自然才不是一幅单薄的图画,而才是壮丽的造化,崇深的戏剧,才是力与矛盾的歌舞,才是滚动着宇宙活气的伟大奇观。

  044

  经历过大劫难之后仍然对人类抱有信念,这一信念才是最坚固的信念。经历过大挫折之后仍然对人生满怀信心,这一信心才是最可靠的信心。在挫折中同时折断脊骨、肝胆与信念,才是不幸。

  045

  劫难、苦难、磨难;忧愁、忧伤、忧患;失恋、失落、失望等等,都是生命自然。接受生活,就是要接受生命自然的全部。不仅接受幸运的那一部份,也要接受苦难的一部份。只有接受它,才能超越它。不承认苦难是生命自然的一角,就会恨世界、恨自己。愤世疾俗者的生命自然观是残缺的。

  046

  “要爱挫折--爱自己的挫折”,存在主义学草创者萨特这样说。存在是丰富的,因为它包括挫折。挫折使人从昏迷变为清醒,从骄奢变为踏实。挫折刺痛了我的神经,激活了我身内那些已经沉睡和即将沉睡的一切,重新赢得躯体与灵魂的活泼。挫折的时刻,我的整个思想才贴近大地、贴近真实、贴近人间,不再滑动于浮华的表面,生活于假象之中。一想起挫折,我就有无数的话要说,挫折比成功带给我更多结实的语言与哲学。我要感谢挫折,感谢它在我的生命流程中投下精彩的大波兰。

  047

  当代诗人帕斯说过﹕“灵魂也需要爱情。”仅仅充当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者恐怕很少人能做到。然而,灵魂真的需要温馨,需要抚慰,需要知音。我天生是一个伟大灵魂的热恋者,从少年时代就追求着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和托尔斯泰,直到现在我如果一天听不到他们的独语,就会感到寂寞。我丢三掉四,顾此失彼,生活杂乱无章,但读书总有心得,就因为我在他们的书籍中投下了最真挚的情感。灵魂之爱,不仅帮助我理解,而且帮助我记忆。

  048

  此时我最高兴的事是发现自己的性情心态和孩提时代差不多,并未变得苍老狡黠。我觉得自己的心高出时间一千丈。时间的河水在我脚底下潺潺流淌,叮当作响,并没有冲走儿时那个属于我的天真共和国。

  049

  每天,我都在书中看到许多很美的精灵。除了书本,我还在花园草地里看到另一些精灵﹕蜂蝶纷飞,蟋蟀与秋蝉在草间吱吱叫着,也许不是叫,而是歌吟;蚂蚁在紫丁香丛中最高的一片碧叶上奔忙着,仿佛在呼唤着甚么。繁茂的树丛大约就是他们的国土,百草园大约就是他们望不到边际的宇宙;从红砂岩缝隙中钻出来的一群小甲虫,带着盔衣,正在向着树墩里的一个目标进击,果敢、果断、迅猛,不知是游戏还是战争。观赏着精灵们的戏剧,我想到﹕倘若人趣暗淡,别忘了天趣永恒。

  050

  沿着被林荫覆盖着的小河道散步。听流水叮当,莺歌燕啼,看鲜花怒放,绿影婆娑,再加上草香与树香的缭绕,便感到自己被生气勃勃的生命所拥抱、所包围、所抚爱。在美与生命的包围之中,我想到的全是活着的美好。活着多么好!即使遭逢到挫折与劫难,也没有消沉和颓废的理由。生气勃勃的生命包围着你,你也应当报以生气勃勃的生命。

  051

  深秋的草地,遍地是落叶。春夏的繁荣与灿烂,这么快就化为落叶,令人感叹。生命的暂时性是无可辩驳的真理。然而,落叶之后,明年又是繁荣与灿烂,那时,大地上找不到一缕大自然的白发,落叶又化作春夏的辉煌。生命的永久性也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052

  人过中年,我常常发现自己更加年轻。时间尖叫,奔突着,青春躁动着,盘旋着,生命仿佛刚刚开始。大海依然汹涌,想象力如海豚时时跃向天空,戏弄波涛的兴致依然浓厚;双脚渴望行走,眼界渴望伸延,生命期待着新的跨度。近处与远处布满陌生者与未知数,让我着迷的领域比大地还要宽广辽阔,曙光把我带到太阳面前,新一轮的人生出现在地平线上。身内外的一切都在告知我一个信息﹕你醒了!你醒了!所以你拥有生命年轻的早晨!

  053

  虽然年过五十,但总觉得还在生长,还在成长。少年时代在生长,青年时代在生长,特别是那些看不见的生命部份,更是在生长。仿佛没有不惑之年。四十之后的人生堆满困惑,化解了一个困惑总是陷入更难解的困惑之中。仿佛没有成熟之年。看看过去幼稚的自己,好象是成熟了,但面对明天和广漠无际的天宇苍穹,却只感到太多的无知和永远的幼嫩。这不是长不大,而是长不到达不到那个落幕般的终点。

  054

  每次读海德歌尔的《存在与时间》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既然死已确定,那么生就该面对将死必死而选择而思索而奋斗,既然形体化为灰烬已确定,那么未成灰烬之前就该尽情燃烧尽情创造尽情放射光明,既然最后要永远躺下永远睡着永远沉默在坟里,那么此时就该站着醒着坦然地歌哭着。见到暴虐就该抗争,见到妖魔就该诅咒,见到孩子落入血泊,就该发出拯救的吶喊,可不能在死前就躺着睡着跪着和让心性枯萎着。

  055

  尽管四方漂流,无家可归,但太阳一直像兄弟跟随着我,把我浸润得浑身温暖。暴君一个一个死亡,太阳却一天一天升起。每一次黎明都不重复,每一轮太阳都是新的,千篇一律的公式只属于无法变改的黑暗。想到这一点,我就对生活充满信心。

  056

  博尔赫斯喜爱但丁在《神曲》中的这一诗句﹕“在我们人生的中途 / 我发现自己正在黑暗的森林。”博尔赫斯引述这句话时正当三十五岁。我在这个年龄时是七十年代中期。这个时候,我实实在在地感到落入黑暗的森林之中。两类森林都使我害怕,一类是权力的森林,一类是人群的森林。权力用的是大革命的名义,人群用的是大民主的名义,两者都要我作追随他们的羔羊。森林庞大无边,但没有一条可走的路。此次迷失之后,我才确认,灵魂的船长并非他人,唯有自己的心灵是穿越森林的向导。

  057

  我喜欢正在贬抑的中国的八十年代,在这一年代里,沉睡在中国人心里的某种东西醒来了。唯有“醒”字能说明这一动荡的岁月。人是人人非奴人是人人非畜人是人非兽人是人人非牛鬼蛇神人非魑魅魍魉人是人人非黑帮人非四类黑五类黑九类人是人人非非人类,中一简单的被时代压扁的公式醒来了,这一被如簧巧舌诅咒得几乎死灭的常识醒来了。从苔痕斑斑的心中醒来之后,便是不安便是汹涌便是奔突便是吶喊便是暴发便是死魂灵的复活与再生便是黄土地的复苏与再造便是百花怒放百鸟争啼啼得叫权势者气得用拳头来打碎,于是没有声音于是假声音在嘲弄真声音于是九十年代总是在讨伐八十年代,从愚蠢的政治人到聪明的读书人。

  058

  那些看不见的,我看见了,那些听不见的,我听见了,那些触摸不到的,我感受到了。所以我总是不能轻松,总是想在窗口下对着垂柳与斜阳着笔。

  我看到春天里的满园落叶满地狼藉,我看见夏日艳阳下血的阴影总是化解不了的阴影,我看到灵魂的蛆虫鬼蜮的城堡苍蝇的天堂和水乡泽国中的陷阱,我看到死魂灵在耕耘在播种在繁衍到这一岸,我看到覆盖一切的市场上甚么都拍卖从牙齿到眼睛从肝胆到热肠从诗到小说从政治到文化从纲领到旗帜,我看到天霁云开的大地张满溃疡穷时疼痛富时疼痛由穷变富时更加疼痛。我甚么都看见了,我闭上眼睛也看见了,我必须记下我所看见的一切。

  059

  虽然被战士的语言蒙住过眼睛,还是看清妖魔当道的年代,无知、幼稚、荒唐,竟把妖魔当旗手。但错误在良心上铸下记忆,于是看清。记得那时豪壮的歌声企图淹没呻吟,但还是呻吟,最后又加入了大地的哭泣,哭泣的时代结束之后,我和我的兄弟又用一个一个的文字拭擦眼泪,但泪水总是抹不干净。因此,我的文字总是潮湿的,没有火药的居所,也没有为魔鬼辩护的居所。

  060

  漂流海外,几度对着烟波漠影沧然涕下。长空悠远,让自己缅怀不尽的不是那些通衢大道,也不是那些庭院红墙,倒是家乡那些已经消失的溪边的小草和尚未消失的父老乡亲的白发。婶婶曾和母亲一起在阳光下亲吻过我的脸颊,然而此时她已被长埋在黄土地下,沉睡在山坞里和茶园里的爷爷奶奶,一去不还,他们的墓前此刻是长着荒草还是芳草?还有北方的兄弟姐妹,那些抚慰过我心灵的朋友,一一全都变成遥远的梦。生者逝者,沧桑如云,人生最后的实在还是这些永恒的思念。

  061

  身经一场灵魂深处的大革命,看到爆破、撕打、诅咒、奴役,然后便看到废墟,看到漫山遍野的灵魂的尸首。没有化作尸首的,也都古怪,要么是呻吟要么是咆哮。废墟上有许多人的骷髅,灵魂显然已经抽空,只剩下虐待别人的意志和野心,我常常遭逢到这些空壳的暴力,于是逃离,逃得很远,然后为这些骚动过的灵魂的尸首写着葬歌。

  062

  人死时一别而去,甚么也带不走,来时赤条条,死时也赤条条,古代的帝王将相不甘心死时的赤条条,想带走珍珠玉佩,想带走娇妻美妾,于是殉葬品和殉葬人,然而,他们仍然甚么也没带走,只给后世留下一个贪婪的恶名。知道甚么都带不走,不妨生前萧洒一点,别为那填不满的欲望而日劳心拙地挣扎。

  063

  我同时爱着祖国的兄弟和人类的兄弟。我深知,只有爱人类才能爱祖国。如果我仇恨人类并煽动我的同胞兄弟去树立敌人,那么,我将会把祖国置于孤绝的境地,并使祖国陷入自我烧烤之中。我热爱着,所以一直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标语紧贴在自己的心壁上;我热爱着,所以我一直鼓动着拋弃“敌人”这一大概念;我热爱着,所以我远离仇恨扬弃仇恨,独自在这静谧的百草园里唱着祝福兄弟的歌。

  0064

  宗白华先生把自己的美学论集命名为《美学散步》。我喜爱这一名称。思索与写作如同散步时才有冷静与从容,才能扬弃浮躁气与火药味。散步时是轻松的,但每一步都踏着开满鲜花的土地。散步时无所企求也没有终极目的,唯有在无所奢望时心灵才有自由的漫游。

  065

  卓越的存在主义作家加缪,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并加入过共产党,但他始终与毫无希望的教条保持距离。当他即将入党的时候,他对朋友说﹕“在我将要经历的生活中,我将始终拒绝在生活和人之中放一册《资本论》。”在这位真正的作家心目中,一切神圣的经典,都不能阻止和妨碍他成为人和过人的生活,更不能阻碍他的天才原创力冲决世俗的罗网而外化为精彩的精神大建筑。经典让人丰富,不是让人贫乏。经典可以是太阳,也可以是墓地。

  066

  犹太人有句告诫人的警语﹕“不要太靠近深渊,否则你会落水。”但是,我一直无法接受这一警告,依然固执地靠近深渊岸边发出自己的声音。使我如此执着是因为我有一个顽固的念头﹕天堂有限,人类无法都挤在天堂里,总得有人靠近深渊,我不靠近谁靠近。支持我的信念的还有那些已经献身的科学家与思想者,他们就是一些不畏落入深渊首先敲开地狱之门的卓越者。

  067

  人类愈来愈聪明,愈来愈善于保护自己。当今的房屋不仅有铁门,还有电子警报系统。今天中国学界所选择的崇拜偶像也是最安全的偶像,这些偶像有学问,然而冰冷,他们远离深渊,对人间的黑暗不置一词。

  068

  可以修正自己,但不能背叛自己。背叛时的自我是虚假的,修正时的自我是真实的。柏拉图曾用他的哲学脑袋向世界发出这样的宣言﹕我宁愿和整个世界不和,也要和自我保持一致。他说﹕“我宁愿我的琴是不协调的……或是整个世界都与我不和,都反对我,也不愿我是一个与自我不和、反对自我的人。”柏拉图忠诚于自己,因此他也忠诚于社会。整个西方数千年的文化,几乎成为柏拉图哲学的伸延与叩问。

  069

  古罗马奴隶最大的快乐大约是逃离斗兽场的快乐。斗兽是绝望的较量,绝对没有公平与正义的较量。人与人斗已很痛苦,与兽斗就更加痛苦。与人斗有理可讲,与兽斗无理可讲。我逃离牛棚时代时有种逃离斗兽场的感觉,其快乐,乃是一种奴隶解放的快乐,原始的,初级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大快乐。

  070

  桂冠、地位、名声甚至自己的著作曾给我造成一种幻像,以为自己很有知识。这种幻像几乎麻木了我的思想。一场劫难把我拋到海外,在陌生的世界里我才意识到一切都很陌生,并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这种意识使我从麻木中觉醒,并获得无穷无尽的动力。美国的通讯卫星之父约翰.皮尔斯说﹕“知识使人明目,技术使人高效,而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

  071

  自由固然与身外世界有关但更要紧的还是身内的世界。一个没有力量战胜外部诱惑的人,一个没有力量拒绝各种目光的人,一个没有力量反抗各种神圣名义压迫的人,依然没有自由。总是竖起耳朵听着外部世界风吹草动的小鹿与兔子,虽然身在大旷野,但没有自由。

  072

  乔治.桑塔耶那曾说﹕智能来自幻灭。我在经历了一次幻灭之后,相信了这句话。幻灭之后,我才学会怀疑和对一切理所当然的理念进行叩问。不再困死于理所当然的模式便有思想智能不断从牢笼中跳出。自杀是消极的否定,幻灭则可能是积极的否定。智能是对僵化、平庸、鄙俗、愚蠢、蒙昧和偶像的否定。

  073

  到了自由的国度,原以为到处是自由。几年过去了,才知道自由常常在遥远的地方。中国的民歌唱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这位姑娘的名字就叫做自由,要接近她,还需要艰苦跋涉。没有能力,没有勤奋的双手与双脚,就没有自由。连车子都开不动,哪有驰骋青山大道。绿野平畴的自由。

  074

  自由是甚么?无数思想家与哲学家皱着眉头拋出一个又一个的定义。而对于我,自由是一种独语,一种解脱,一种体验,一种拒绝,一种排斥,一种不顺从驾驭与支配的反叛,一种不理会权力控制与官僚姿态的尊严,一种不在乎升沉荣枯的孤绝,而且还是一种能够管好自己、可对自己发出责任命令的自觉。

  075

  看不见的世界更为重要。精神世界、情感世界、蕴藏于人性深处的爱的世界,那是真正广阔无边、奇丽无比的世界。我的眼睛的成长,就是愈来愈看清这个世界并被这个世界所激动。看到苍穹闪烁的辰星,我高兴;看到屹立大地的人格,我高兴;看到孩子们的心魂如同原野中绿盈盈的劲草,我更是激动不已。英国生物学家赫尔登(Tom Burdon Samderson Haldane)说过﹕“一个从未接触过『视所不见的世界』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出息,这些人充其量只是『善良的动物』而已。”

  076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对《浮士德》在了这样的阐释﹕歌德的诗篇,描写人在学问与人生中受了挫折,感到厌恶,于是彷徨、摸索,终究无可奈何的投入实际行动;但在许多痛苦的经历和永远不能满足的探求中,仍旧在传说的帏幕之下,不断地窥见那个意境高远的天地,只有理想的形式与无形的力量的天地,人的思想只能到它大门为止,只有靠心领神会才能进去。(《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第三六三页)这段话曾感动过我,使我没有停留在理念中。理念确实只把我带到高远天地的门口,唯有生命体验后的大彻大悟,才使我接近这天地的心脏,并在那里拥抱着人间的大悲哀有大欢乐。

  077

  前些年,我曾说应当有忧患意识﹕河流正在变质,社会正在变质,沙漠正向东部移动,森林正在走向毁灭。有人响应说﹕忧患意识太落后。近日读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林的谈话,才知道他把“沉沦意识”视为最新意识,只有意识到地球可能沉沦,我们才可能实现拯救。他说﹕我们将命中注定地陷入沉沦。……这是一个坏消息﹕我们无可挽回的失落了。如果有一种福音,即好消息,它应当以坏消息为基础﹕我们失落了,但我们有一所房子,一个家园,一个祖国,这便是小小的地球。在地球上,生命为自己修建了花园,人类建起了自己的家。从此以后,人类将地球看作其共有的家园。地球并不是福地乐土,也不是人间天堂,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地球人生死与共的地方。我们应当老老实实种好自己的园子,即将地球文明化。

  078

  笛福笔下的鲁滨逊,脱离社会跑到汪洋中的孤岛,此时,他不得不赤手空拳去重建人类原始阶段最粗糙的文明,从小木屋的小木船。每一种建造都那么繁重、艰辛。未曾有过如此体验的人们常会忘记﹕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并让我们享受的平常的一切,从钟表、灯光、车船到文字,是多么难得宝贵。我们像鱼生活在一种海里,这种海,不是自然海,而是伟大的工艺海。这是人类劳作、耕耘出来的海,每当我在海中浮沉时,就对自己的伟大同类充满感激。

 

下一页

© 2005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  Freedom to Write committee of IC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