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飞:“考试机器”羞辱中国教育

 

今年是恢复全国统一高考三十周年,许多媒体都在做一些相关的纪念性话题与讨论,但有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有洞察力的意见,却并不多见,大家似乎都沉浸在一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及高调赞美的幻觉之中,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反省。恢复全国统一高考给当时死水一潭却暗藏危机的中国社会,无疑带来了相应的生机,开启了下层社会向上层社会流动之门,也给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人才储备。

但是,这一高度集权与统得过死的考试制度毕竟运转了三十年,已经显示出它令人难以忍受的弊端,不过当轴者并不想顺应民意,作些可以有效操控的变革。早在五年前我就曾经提出过《取消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大学自行招考的试点。请注意是取消全国、取消统一,而非取消高考。考试是教育资源有限不得己的一种行为,同时也是使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一种方式。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考试作为必要的鉴别手段,可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废止考试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使我们可以让考试更加人性,在更加合理的程度上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为了方便成人以及所谓的全国统一。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办教育是为了学生,不是为了方便我们成人,更不是为了打着方便的借口来进行统一考试而带来的思想钳制。要言之,只需要改每年只有一种或者一次的全国统一高考,变成让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的考试,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一些社会考试成本,但对学生却利多弊少。

民国的时候,各个大学自行招考,使得学生考试压力比今天要小得多,他们一年可以间隔性地考很多次,考不起一个比较差的学校的,未必考不起一个好学校,因为每个学校的题是不一样的。而且学生在考了几所以后,再在这些学校里进行选择,虽然增加了一些社会考试成本,但使学生考试压力,学习更愉快,不会因只考一次而留下太多的心理负担。而今天的一次性考试,使得不少人哪怕侥幸进入了大学,也会因此留下一些心理祸根,造成许多人的心理疾患,不仅影响个人的幸福生活,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民国的学者,他们的回忆里都有考起多所学校而最终选取了一所自己满意的学校的经历时,这样的轶闻趣事,展示的是一种教育的弹性,这种弹性于教育是最需要的。教育从本质上讲,最忌讳不彰显人之创造力,没有多元化的刚性评判,如一次考试定终生,如一锤定音的结论性评价,如考试题中过多的所谓标准答案(客观试题的答案呆板到令人感到受辱、不可理喻的程度)等,这不是把人当活物的、没有人性的做法,也不符合教育真正为人作想的精神实质。

我们知道民国出了许多学问家、作家、科学家、教育家等,聚集了大批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我们却不知道当时谁是状元,因为各个高校自行招考(各学校自行招考,可以在县级以上的学校参加与现场同步的网络考试,来解决因各学校自行考试的技术难题,而这些考试为了防止作弊,可以用指纹识别的方式解决)出的题不一样,使得状元无从炒作,也没有传媒像今天这样为了吸引眼球而丧失一种必要的自律,同时中学的教育也不像今天这样功利到令人惊骇的地步。今天的高考教育怪胎已经功利到极点,才会出现有些学校到处去抢能考的学生,来该校考北大、清华这样所谓的名校的怪事。四川张非便是这样的考生,连续考起名校,又从大学退学回来重考,并且据闻从学校收取了十万元考试费,变成有的网友所说的为学校捞取高考名声的“职业考霸”。这不仅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同时也鼓励了学校为了所谓的高考升学率、学校名望而进行不正当竞争。当然,有人会说,各个学校自行招考,会比现在更污烂更贪污腐败。这事我不好下结论,因为这只是假如,何况现在招生中的污烂还少吗?要真正解决教育招生的腐败问题,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其变成民主自由制度,来实现教育制度的真正改革才能完全解决。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包括教育部的有关人士,都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诸多显而易见的弊端,但就是没有人真正愿意为中国教育着想,进行实质性的试点与改革。

2007年6月29至30日凌晨一时于成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