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刊》改头换面受关注

现实关照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

《小说选刊》改头换面受关注

图1

图2

  (图1为改版前图2为改版后)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刊物之一的《小说选刊》,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创刊至今,其选载的作品有百分之八九十成为全国重要文学奖项的获奖篇目。新年伊始,2006年第一期全新面市。记者看到这期刊物时,感觉非常陌生,封面除了熟悉的茅盾先生题写的刊名之外,往常那优美风景的封面被生存状态的写实人物照片取代。一位建筑工地上的民工,双手拿着五六个馒头,坐在残垣上打发着自己的午餐,再看杂志的扉页上,显著地推出刊物的主旨:现实关照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

  就《小说选刊》改版的话题,记者得到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回答。资深编辑、作家阿真说,自己一直是《小说选刊》的忠实读者,因本期有自己熟悉的作家的文章,于是买来阅读。开始也感觉封面不适,但仔细阅读了几篇小说,内容大于形式,故事引人,同时感到编者对弱势群体、对现实普通人的人文关照。而主编杜卫东本人的小说也反映出这种情怀。

  记者从有关人士那里了解到,著名作家徐坤拿到杂志就把封面撕掉了再看小说。而记者身边一些人士认为,封面脱离了惯有的文学刊物的形象,其基本诉求太像纪实类杂志。

  著名作家莫言许多作品被《小说选刊》转载过,著名的《红高粱》就是因小说选刊转载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说,“现在活跃于文坛的作家,大概都与这家刊物有过联系。因为,这表示着他们的创作,得到了一种带有某种程度的权威肯定。”那么,改版后的杂志还会带给作者这种荣耀感吗?能否为不景气的纯文学带来一些转机吗?

  位于长安街上一家报刊亭的业主告诉记者,封面的改变,确实很大,吸引不少人观看,从目前上市的情况看,出售率基本与往常持平。

  改头换面是《小说选刊》真真的现实写照。谈起杂志的变化,新任主编杜卫东介绍说《小说选刊》较之上个世纪80年代黄金时代,文学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改版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我们在调研了京城的一些书摊后,很快在编辑理念上得出共识:要“贴着地面行走,与时下生活同步。”他说,爱与真诚,是一个小说家必须具备的人文情怀,因为这是这个职业的人格基础和心理基础。另外,独特的视角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立场,独特而又清晰的审美标准和尺度,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理由。

  记者了解到,改版后的小说选刊,还改变了版心和字号,由每期19万字扩充到27万字,相当每期增加了两个中篇,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容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