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国:“江泽民祖籍工程”四大特色

2008年4月下旬,因朋友成全,一个600多人的旅游团将我带到江西婺源县江湾。离江湾十多公里,就见到一个横跨公路上空的巨大广告牌,上面有大笑着挥手的江总书记,有其亲笔题写的“江湾”两个红色“江体书法”。一路上朝圣的车流来来往往,浩浩荡荡,大巴小轿,连绵不绝,宽广“高速”的国道也常常堵塞……一些刚刚去过韶山的游客说,如此景象,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湾志在超韶山”。

萧江氏族伟大的宗族复兴


“萧江祠堂”(又名永思堂)外景


到得江湾,果然不凡,但见代表江总书记祖居的“萧江祠堂”(又名永思堂),占地3060平米,建筑面积1834平米,比之早期“韶山工程”低矮的“毛泽东旧居”和“毛家祠堂”,高大豪华,帝势森严,颇有真龙天子气象;其所用木材,皆从马来西亚进口名贵贝壳杉,所用青瓦,皆是苏州御窑特制,所用石材,皆出自名山;且背依苍翠若滴的风水宝地龙口山,前拥万众欢腾广场,左有大红灯笼仿古街,右有“出将入相”古戏台;一对奇大雄狮分镇大门左右,让人似乎不断听到:“威武……威武……”

花费三千多万元的“萧江宗祠”空空如也,并无什么历史文物,只有一幅《江湾萧江大宗支系图表》的族谱图分外吸引人。导游指着这图表向游客高声介绍——


《江湾萧江大宗支系图表》


萧江宗祠 ,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一九二四年重建,文革期间又被拆毁。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着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二00三年九月,在省政府支持下,由婺源县“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第三次重建。今日萧江宗祠以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雕刻精美,建筑材料考究,为国内所罕见。

江总书记2001年5月30日亲临视察、寻根问祖的江湾村,地处山水环抱的河谷地带,东有灵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龙山,乃千古风水宝地,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出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着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着述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婺源书乡代表。

江湾村江氏的先祖本姓萧,称“萧江氏”,是西汉初宰相萧何的后裔。到了唐代,这一支派中的萧瑀、萧嵩、萧华、萧复、萧俛、萧置、萧仿、萧遘相继出任宰相,史称唐朝萧氏“八叶宰相”。唐朝末年,萧遘为僖宗帝的宰相,死于“朱玫之难”。萧遘之仲子萧祯时为江南节度使,因父蒙难而隐居歙县篁墩,因“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萧姓以为江氏。凡江氏宗于萧者,此其鼻祖也。”自萧祯“指江易姓”后,江祯即为萧江一世祖。传至八世祖江敌迁居江湾。

在远古,“萧江氏”是“天潢之派”,姓子姓姬,其祖先帝喾公是与尧舜并称五帝的帝王。因此,江总书记的远祖就是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可以说,江泽民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是萧江氏族伟大的宗族复兴!……


永思堂前的游人


对“韶山工程”的模仿与超越

也有导游说,“江湾工程”是对“韶山工程”的模仿与超越。江泽民是唯一曾两访韶山的国家领导人。

1991年3月11日,“登基”才一年多的江泽民就专程拜谒了韶山,极其细致地参观了所有展出,取得了指导建设“江湾工程”的经验。在毛主席小时候游泳的池塘,江泽民感叹郭沫若曾说毛主席“小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面对毛泽东故居中的神龛,江泽民笑着说:“(原来毛主席小时候)初一、十五的工作是供佛。”在“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陈列室里,江泽民对毛泽东读过的《诗经》、《论语》,特别感兴趣,似乎悟到了毛泽东的骨子里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虽然为毛泽东陈列馆题写了“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但重点在于研究如何“青史留名”——江泽民来到毛泽东故居附近山地植了两棵树:一棵光叶白兰和一棵龙柏,江泽民说:“这两种树很好。一个世代留芳,一个万古长青。好!”最后,江泽民不顾疲劳连夜参观了滴水洞。

1993年12月20日,江泽民再次专程来到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基座上,是江泽民专门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金光大字。

人们可以看出,今天的“江湾工程”在许多方面借鉴了“韶山工程”,非常注重风水宝地、帝王根源的形象——“韶山工程”背靠龙头山,有五帝神话传说: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命宫娥使女奏《韶乐》,“音召凤至”,故名韶山。于是让人隐约感到韶山自古有帝王之根,毛泽东能当一国之主不仅仅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创举,更因为“韶乐已停尚有村”,毛泽东出自舜帝宠幸之地。而“江湾工程”则背倚龙山口,其祖先帝喾公乃黄帝曾孙,有与尧舜并称五帝的神话传说,帝喾之子契公之三十代即推翻夏朝开创商朝的成汤,“江湾工程”证明其乃三皇五帝的皇族后裔。

这也许正是江泽民重视祖籍地江湾胜于旧居地扬州的缘由?

从“永思堂”的宣传画和相关资料(2006年12月俞向东编着《江泽民与婺源》、2003年12月婺源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着《走进江湾》)可见,确定“江湾是江总书记祖籍”的“江总书记寻根问祖工程”,始于1991年,江泽民及夫人王冶坪、次子江绵康、姐姐江泽芬、妹妹江泽慧、江泽玲、堂弟江泽本、外甥曹申吉等亲属多次直接参与指导;吴官正、曾庆红、孟建柱、黄智权、王刚、曾培炎、华建敏、刘积斌、戴相龙、胡富国、由喜贵、虞云耀、王沪宁、贾廷安、毛致用、石宗源、罗干、刘峰岩、顾秀莲、尉建行、彭佩云、王文元、布赫、蒋正华、李蒙、韩启德、汪光焘、许智宏、周声涛、刘延东、陈至立、吴仪、蒋作君、回良玉等许多省部级以上高官争相参观赞扬——这些官员的先后高升与地位巩固,与此有无联系?


江泽民在曾庆红等陪同下亲临江湾视察


“领袖宗祠”与“领袖自恋”

面对如此“萧江祠堂”,人们不能不深感“江泽民故里”四大特色。

毛泽东、邓小平都没有亲自寻找过祖籍,更没有亲自视察祖籍并为之题辞,甚至连旧居也不自题(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先是郭沫若题写,后邓小平题名)。而江泽民却在“扬州旧居”尚未开放时,首先开放祖籍,宣传祖籍,为祖籍题辞造势,鼓励将其建设为国家级旅游点,这是一个 “超越毛邓”的自主创新;这意味着三十年改革开放,竟然使中国的“领袖故里”工程出现由“领袖旧居”向“领袖祖籍”扩展的新浪潮——个人崇拜与造神运动开始以“领袖宗祠”表达“领袖自恋”方式变通进行。此其一。

“萧江祠堂”作为“江总书记寻根问祖工程”的焦点,似乎体现了中共新核心对于家族历史和宗族历史的重视。这一重视如能公平推广,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自由地寻根问祖,让被中共摧毁的宗族制度和宗族组织、宗族聚会场所(祠堂)在各地恢复,复兴家谱文化与宗族文化,有助于中国文化和市民社会、市民空间的恢复与重建,有利于扩大中国人的共生基础和自治能力,有助于中国社会长治久安。可以成为一种历史进步。但是,若只是允许国家领导人享受重建宗族祠堂的特权,或是利用“寻根问祖”宣传“帝王将相皆有种”的血统论,通过寻根问祖证明自己的权力来源与“帝王之根”有关,则无疑又是一种“龙生龙”新血统论,涉嫌政治腐败,是一种倒退的新专制。此其二。

韶山“毛泽东故居”主要证明了毛泽东的权力来源于他的“专政思维”、“暴力崇拜”的“阶级斗争创举”,产生于韶山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体现了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反共生反宪政的“民粹主义”;而江湾“江总书记祖籍”工程,虽然号称“突出德治主题,汲取传统精华”,实则让人产生对“皇家贵族”和风水宝地的崇拜,感叹“三个代表”一不小心就主要代表着特权利益集团和新老贵族。可见“江湾工程”与“韶山工程”殊途同归,都在反对共生压制共生歧视共生。此其三。

“江湾工程”涉嫌假公济私的经济腐败。与“韶山工程”一样,“江湾工程”也是由国家投资建设。若说“韶山工程”动用国库还有所借口——2004年初,中共中央提出:要把韶山、井冈山、延安建设为“全国最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此列为国家“一号工程”,但至今没有听说政府将“江湾工程”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湾工程”纯属江泽民自己寻根问祖的私人需要的私家利益——一家一姓之私事,岂能运用国库和纳税人的钱财?仅仅“萧江祠堂”的建设,民间传说用了三千多万元,而“江湾工程”既有江湾村中2700余人口的居住环境改造,又包括江湾镇整体环境形象更新,还包括婺源县城的形象工程及数百公里的道路交通升级,还有各级领导人的参观接待的巨额费用,还有“江湾工程”从考察到立项建设的十年工作经费,其整体开支绝对是一个不亚于“韶山工程”的惊人天文数,如此巨大的开支用于一个私人寻根问祖,难道不是涉嫌假公济私的经济腐败?此其四。

“江湾工程”还有重大疑点

许多人不知,尽管今日“江湾工程”热闹非凡,江总书记认可,但“江湾工程”还有一个致命的重大疑点——至今并无确切证据证明江湾就是江泽民祖籍。很有可能,什么时候有人会拿出江湾并非江泽民祖籍的铁证。

据“江湾工程”的主要考证者俞向东在《江泽民与婺源》一书中透露,“一些领导同志认为,说江总书记的祖籍是江湾的根据不足”,因为,“一般来说,对一个人祖籍地的认定,最好是有宗谱、家谱、传记、回忆录等文字依据或具有特殊标记识的物证。没有这些证据,是难以定论的。对总书记祖籍问题的考证认定,最困难的莫过于此。”(P104)

据俞向东考证,十年来共有四个地方争做“江总书记的祖籍”——

第一个是安徽旌德县江村。该村从1989年底就开始宣传本村是“江总书记的祖籍”,证据:一是江总书记祖辈排行为“宏图绍世泽”(据江泽民七叔江世伯生前一封给友人杜明甫的信中写道:我们几代的排行为‘宏、图、绍、世、泽’”),而旌德江村江姓的近五代排行亦是“宏图绍世泽”;二是清末旌德江村人江慕行(江绍森)出任江都知事,其时旌德遭灾,百姓流离失所,“革命烈士江上青的父亲江石溪是通过这种关系于清末民初迁往苏北扬州,住东关田家巷,初以行医谋生。”三是婺源的济阳江氏是从旌德县江村迁来的;所以说江总书记的祖籍在婺源,实际是在旌德江村。但江泽民、江泽芬、江泽慧等多次否定这种说法作罢。

第二个是婺源县江村。事起于1991年,江泽民妹妹江泽慧对来访的婺源县副县长王晓鸿和江湾乡党委书记詹学炎说:她的祖籍在婺源江村。1995年,婺源县档案局局长王河瑞奉命带队从段莘乡江村开始,对全县“济阳江氏”进行了普查,因未能找到“宏图绍世泽”的谱系和没有迁往扬州的人氏而被否定。

第三个是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证据是,清光绪年间,该村济阳江氏61世江人镜在扬州出任两淮盐运使,子孙多在江、浙、沪一带定居,因此极可能是“江总书记的祖籍”。但后因近代谱系为“巨孝家声显”,与“宏图绍世泽”完全不靠谱,被否定。

第四个是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根据江泽民父亲居住地江苏省江都市江家大场江姓老人提供的“萧江永思堂”线索,发现江湾镇江湾村曾有个“永思堂”(萧江宗祠),且在太平天国时期有“十八兄弟”逃到扬州一带,省市县遂以此为据,上报江湾镇江湾村为“江总书记的祖籍”。然则对于江湾村江姓中并无“宏图绍世泽”谱系这一重大疑点,虽然省市县决策者也惴惴不安,遭多方人士质疑,但因江泽民本人认可,并在2001年5月29日让秘书贾廷安向江西省领导和婺源县的调查组负责人俞向东传达指示:“总书记看后(指俞向东《江总书记祖籍考》第四稿),对这份材料表示认可。并说,他是‘萧江’;他的祖父是独子;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不用再查下去了。”

不过,仍然有不少人对江泽民钦定“祖籍在江湾”不服,认为,仅仅以江湾有“永思堂”(萧江宗祠)来确定江湾是江泽民家的祖籍,难以避免“反认他乡是故乡”,太虚浮,因为“永思堂”并无“宏图绍世泽”的谱系。与其如此,还不如确定“江总书记的祖籍”的是安徽旌德县江村,因为当地“宏图绍世泽”的谱序要比宗祠名称“永思堂”仿同的概率小。  

江泽民良苦用心的低级错误

有人猜测,江泽民所以倾向于认定“祖籍在江湾”,可能有几个考虑:

其一,2007年传出一说,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祖籍都在江西,毛泽东的祖籍在江西吉水,邓小平的祖籍则在吉水的邻县吉安县(古代称庐陵县)富田镇横坑村(邓小平祖籍在江西吉安的发现,是邓小平女儿邓
榕为了着述《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考证出来的),如果“江总书记的祖籍”也在江西,可称“三代领导核心”都祖籍江西,既是一种大团圆佳话,也有政治趣味。

其二,综合考察的结果,江湾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胜于其它三地,风景优美算得是风水宝地,历史悠久具有帝王传统,是极理想的祖籍地。

其三,既然四个地方都没有完全可靠的资料证明谁是真正的“江总书记的祖籍”,那么选择一个有利于解释自己的血统优势的地方,姑妄认之,不失为上策——有明确祖籍比没有要好,选风水宝地和帝王之乡为祖籍要比选普通地方要好。

不过,此举的隐患在于可能给政敌以攻击之口实,冒此大风险是否值得?邓小平早在1980年接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少宣传领导个人,达到根治“个人崇拜”顽疾,“江总书记的祖籍”工程是否在违背“祖训”?是什么在故意诱导“江总书记”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2008年 5月2日 于深圳 早叫庐
(刊于2008年5月号《动向》杂志,刊出时有删节,此处是全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