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讯 文学 人文 批评 思潮 作品 书评 文献 会刊 论坛

 

 

 

 

答谢辞



尊敬的《倾向》同仁,朋友们:

很高兴我是以一个诗歌爱好者、写作者和编辑者获得倾向文学奖。多年来,《倾向》文学秉承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品格一直是当代汉语中殊为难得的特别声音,因此,这样的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诗,或诗中的一个极小的传统。于我而言,她的含义体现在下一首诗里。 

我这样说,我的确是在一种亲爱的虚无主义基础上切近地感受到了诗歌实在的力量:一种永不妥协于任何意识形态的朴素而独立自足的艺术精神。尽管这种意识形态在今天已由极权制度转现为商业资本,甚至将来还会是其它。但诗歌始终在超越,因指向个体现实存在而让人类获得了可以思考和想象的乌托邦意义。因此,我们今天写作的新诗应该是一个中性的,描述的,未完成概念,她的包容和活力又让她自身处于一种日日新的晦暗状态,这造就了她越来越朴实谦敬的品质和浪漫革命的形式。新诗让今天的诗人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分子而可以通过诗艺的不断变革去摆脱意识形态的操控,诗人人格、信仰的进一步形成也因之获得了更多相对不同的语境和空间。在此意义上,来自于纯诗艺的考验就变成了天赋。

但在今天,我们的诗歌似乎又受到了伤害:一种貌似的自由开放的言说载体,一种文学扩大化的过度阐释,一种疏离元知识的无根游戏,等等。我出生并成长在这样的国度,我多么多么地爱她,脑海都是中国问题。我愿意以诗歌的方式去追问: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是这样而非别样?艺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不由分说地安排一个人的生活?我们是在什么样的近景和远景中使用古老的汉语?我们的现代性语境与传统的汉语性的关系?在母语标准下如何重建人与世界的和平?虽然,这些问题的无解可能也是诗歌继续的理由,但我最美好的祈愿仍然是:绝不能让传统在我们身上断裂。我注意到过去我们的中国,新的变化总是以历史和传统的面貌出现。因此,我愿意去发现一首这样的诗,藉以在不断的追问中回归:道德,仪度,和美。

当然,这也是《新诗》的宗旨。在2002年的创刊说明中,我就首先对她的“仪度”做了理想化的描述:“一种写作者对自己过去写作和他人当下状况的深入勇气和创新活力。”我想象的“道德”样态是:“真诚,生动,具体,平实,质朴,宽容,安静……只是去呈现和说明;非时间性的,非进化论的,既针对诗歌本身,又深入我们的具体处境。”因此,“新”和“诗”甫一开始就必然面临双重诘问:在这种“针对”和“深入”的双向努力中如何最大可能保持诗的艺术和道德?二者的和谐成就了诗人的终极。它已不仅仅是“美”和“刺”,是“尽善尽美”。《新诗》的目标有了,价值还未显现,也许这就是我们继续工作的价值。在此,也向资助她的朋友和读者深深鞠躬!谢谢! 

海南省海甸岛 

(联络电话:01186-898-68391894)
(e址:[email protected]

附:蒋浩创作简表 


1972年3月生于重庆潼南某乡村,父母为农民。 

1987年在县文化馆文艺报始发表诗,小说等。 

1994年10月去成都。 

1995年 

写作长诗《罪中之书》。 

1996年 

写作长诗《纪念》,《说》等(发表于《倾向》文学人文杂志)。 

与友人创办深有影响的文学人文类地下刊物《知识分子》。 

1997年 

写作长诗《东坡村杂记》。 

编印出版第二期《知识分子》,此后被迫停刊。 

1998年8月去北京,成立雅典工作室,从事书籍装帧招贴等平面设计。
写作长诗《陷落》。 

组诗《一座城市的虚构之旅》(收入《时间的钻石之歌——中国新锐诗人诗选》,程光炜编,长江文艺版) 

参与编辑九十年代颇具影响的地下诗刊《阵地》及集合新一代诗人的地下诗刊《偏移》。 

参与编辑《倾向》第12期和第13期。 

1999年 

写作长诗《说吧,成都》(收入《中国第4代诗人诗选》,四川文艺版) 

2000年 

写作组诗《旅行纪》等。 

长诗《小悲哀》获得界限文学网年度最佳诗人奖。 

与友人编辑《诗歌档案2000卷》(四川文艺版) 

3月与北大诗人策划组织了“首届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等大型诗歌活动。并成为北大每年度唯一大型诗歌盛会。 

2001年 

写作《静之湖踏雪》等。 

参与组织北大第2届诗歌节。 

2002年3月 

创办目前中国大陆有影响力的诗歌地下刊物《新诗》,意在建立中国当代诗新的标准和尺度。创刊号已译成日文出版。 

4月解散工作室,离京居海南岛。 

8月出版第2期《新诗》。 

11月赴广州参加诗歌朗诵。 

2003年1月 

出版先锋随笔集《恐惧的断片》(百花文艺版)。 

3月出版第3期《新诗》。 

写作长诗《风月》。 

11月出版第4期《新诗》。 

2004年5月 

出版第5期《新诗》。 

写作长诗《海甸岛》,《一日将尽》,《春秋解》等。

现居海南省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