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杨炼夫妇出新书 异国受称赞
【2005年7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杜铎伦敦报道:新西兰驻英大使馆于7月11日晚上为华裔诗人杨炼及作家友友举办了一场新书出版庆贺晚会。晚会在俯瞰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的新西兰驻英大使馆顶楼举行,由大使强纳森. 杭特 (Jonathan Hunt) 致词开幕,并由作者与译者以中、英文朗诵著作。
就任3个月的大使强纳森·杭特在会中表示,新西兰一向鼓励文艺创作及活动,而能够有像杨炼及友友这样的新西兰公民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他说:“我很高兴我们今天能有2位来自中国的杰出文人,杨炼及友友不仅文艺创作上表现突出,也对新西兰有很多贡献。”
新西兰政府一向对于民主自由的推广不遗余力,大使强纳森.杭特认为人民有权利与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并表示
“我们一直都有民主政治,事实上我们大概可说是世界上最老的民主政治国家。”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新西兰便是少数西方国家中主动接纳流亡人士的国家之一。
会中友友朗读了新书《鬼潮》(Gohost Tide by HarperCollins)片断,她表示,在《鬼潮’》书中她尝试以一种黑色幽默及灰谐嘲讽的方式来呈现中共掌权后的一些荒诞现象,及中国古老传统被破坏后的混乱社会,她同时对中国妇女在这样一种男权社会中的处境表示同情。杨炼则从过去三本诗集中拣选代表作
《夏季的惟一港口》及《大海停止之处》朗读,新书《同心圆》(Concentric Circles by Bloodaxe Books)是杨炼花了3年的时间完成的作品,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而书名则象征了人在世界上的处境--人与人、与社会、自然及宇宙就好似层层的同心圆,人在圆中,如同过去的佛、道入定于内心,而包含在全宇宙。
杨炼夫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流亡生涯对其写作有极大的影响。友友表示,中国的环境会让人受制于现实利益,身在国外悚她能无所顾忌的写她想写的东西,而流亡生涯更让她能把距离拉开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杨炼则认为他们多年来能够接触并向世界学习,甚至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这对他们的创作是很重要的,他表示,“仅是中国经验对我的诗歌写作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自1949年来被中共的历史太多的局限住了,所以如何理解我们自已与他人,是需要一些国际化的生存经验。”
70年代起即在中国从事民主运动的杨炼对于中共政权也有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 ‘1989’ 即表达了这份理解,他表示,当年他支持学生运动但却对天安门广场的屠杀不感到惊讶,因为这就是那种反民主、反民意之政权的性质,因为中共根本就不在乎人命,他认为如果人民还为这种屠杀和镇压感到震惊的话,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人们在这种处境中已不是第一次,而且已经太久了。
杨炼夫妇在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开始海外流亡生涯,于1993年成为新西兰的公民,十余年来两人从事文艺创作并且足迹遍及欧、美、澳洲各国。友友已在台湾、英国及新西兰出版小说7本。杨炼出版30余本书,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这些作品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在各国出版。两人现定居伦敦,继续文学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