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译文诗文首次系统出版
穆旦,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原名查良铮。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53年初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年)、《穆旦诗集(1939-1945)》(1947年)、《穆旦诗选》(1986)等,及《唐璜》(1980年)等大量译诗。
人文社《穆旦译文集》第一卷。
本报讯(记者甘丹)诗人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中最为耀眼的一片“叶子”,他的诗歌和译文都曾经影响过不少新一代的诗人。在穆旦去世28年后,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一年多前策划出版的八卷本《穆旦译文集》浮出水面,而不久之后两卷本《穆旦诗文集》也将随后出版。“穆旦的译文集和诗文集现在终于能较为全面地出版,这太好了。”曾为穆旦同学的翻译家杨苡说。
首次系统整理穆旦诗文译作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穆旦译文集》的编辑刘开华介绍,早在一年以前,人文社就开始筹备出版穆旦译文集和诗文集。在收集穆旦译文和诗文过程中,穆旦在美国的儿子将家里所存穆旦的译文、诗歌都重新整理,并全部交给了人文社。
刘开华表示,首先出版的《穆旦译文集》共分八卷。其中一、二卷收入了穆旦最主要的诗歌译文《唐璜》,第三、四卷则收录的是穆旦翻译的拜伦、济慈、雪莱等英美诗人的诗歌。五至八卷收集的全都是穆旦翻译的普希金等俄国诗人、作家的诗歌和散文。“穆旦的译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英语作品,一个是俄语的作品。这次我们把他的译文较为完整地收集在一起。”刘开华说。
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芳,是专门从事穆旦研究的学者,他主要负责《穆旦诗文集》的编辑。据他介绍,两卷本的《穆旦诗文集》不仅收录了穆旦创作的绝大部分诗歌,还收集了穆旦的散文、书信,以及穆旦在牛棚中写作的日记。“我们尽量把能收集到的东西都整理出来了。因为去世得很突然,他有些作品还没创作完或者比较粗糙。这一类诗歌我们就没有收录进文集。”李芳说。
“过去也有一些出版社陆续地出版过穆旦的诗集和译文,但都没有系统地对他的诗歌、文章和译文做一个整理。
更何况一直以来,对于穆旦仍然有不少有失公允的评价。那么我们就希望用这些作品来证明穆旦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和翻译家。“李芳说道。
应重新评价穆旦“诗人译诗”的成就
“《唐璜》虽然有很多人翻译过,但我认为穆旦是迄今为止翻译的最好的一位。”刘开华这样评价穆旦的译文。而李芳则认为,穆旦介绍了西方诗歌的发展脉络,在翻译诗歌上所做的贡献应该重新评价。
刘开华表示,穆旦翻译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人译诗”。“很多翻译者并不懂得写诗,但穆旦他本身就是一个诗人,他的译文充满了诗人的‘味道’。都说诗不可译,穆旦的译文却不仅将原诗的意韵完整地译出,而且还把他自己优美的语言赋予其中。”同为“九叶派诗人”的郑敏告诉记者,穆旦的诗歌本身就受西方现代派诗人影响较深,因此穆旦的译文才能够把西方诗人所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穆旦就接触了很多西方诗人的作品。他是那个时候能和西方现代主义对话的人之一。”郑敏说。
(载自《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