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笔会电子简报2004年七月第一期

本简报向笔会会员通报国际笔会及其基金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各地区分会的最新消息。有关回馈意见,或有投稿,请发送给 [email protected].

简讯

《私人房间》为国际笔会义演
六月五日星期六,美国西部笔会会员马可 李(Mark Lee)在伦敦新西头剧场举行了一场为国际笔会基金会筹款义演,演出的剧目是他的新作《私人房间》(The Private Room ),收入1,000镑全部捐给了基金会。

***********************************************
工作委员会消息

*翻译和语言权利工作委员会(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 Rights Committee)*
今年六月在马其顿的奥贺里德(Ohrid)举行了年会(独立中文笔会没有代表参加)。更多咨询可参看该工作委员会网页:http://www.diversity.org.mk.

*作家争取和平委员会(Writers for Peace Committee)*

五月26日 – 30日,借斯洛文尼亚笔会主办第三十七届作家会议,国际笔会的“作家争取和平委员会”成员聚会于斯洛文尼亚的布累德湖城(Lake Bled),讨论了该委员会的工作,举行了题目为“和平:幸运还是不幸的妥协?”圆桌讨论会(独立中文笔会没有代表参加)。更多咨询可参看该工作委员会网页:http://www.penslovenia-zdruzenje.si/html/bled_meeting.html

*狱中作家委员会(Writers in Prison Committee)*

(狱中作家委员会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了年会,独立中文笔会有张裕和赵达功代表参加)。他们有自己的定期简报,更多咨询可参看该工作委员会网页:http://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142.

***********************************************

各地区笔会新闻

*象牙海岸笔会 – 《声音之书》(the Book of Voices)征稿*

《声音之书》(the Book of Voices)属于国际笔会象牙海岸办公室的工作项目,已经组织了工作小组。目的是出版一本主题和国际笔会特别是象牙海岸笔会的工作有关的小说选集。该工作小组正在征集有创造性的作品,既能反映国际笔会章程的精神,又和象牙海岸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有关的作品。截稿日期2004年10月15日,正式出版在明年三月。更多咨询可参看该笔会网页:www.bookofvoices.org for full
submission guidelines.

====================

*斯洛伐克笔会(Slovak Centre) – 呼吁向国际笔会国际图书馆赠书*

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伐有一个国际笔会倡议建立的国际图书馆(The Global PEN Library ),建立于2001年二月二十二日,收藏全世界各种语言的书籍。目前收藏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书籍两千多种。该图书馆继续呼吁各国笔会会员赠书,赠送地址是:
Dr. D. Gondová, Director
Gondova 2
818 01 Bratislava 16
Slovakia

更多咨询可参看斯洛伐克笔会网页:http://www.scpen.sk.

====================

*斯洛文尼亚笔会(Slovene Centre)- 第三十七届作家会议*

五月26日到30日,斯洛文尼亚笔会在斯洛文尼亚的布累德湖城(Lake Bled)举办第三十七届作家会议,举行了各种文学圆桌会议,以及主题为“一种还是多种欧洲文化?”的讨论会。 会议还邀请了国际笔会“作家争取和平委员会”成员,使其有机会开年会。
更多咨询可参看该笔会网页:http://www.penslovenia-zdruzenje.si/html/bled_meeting.html

====================

南非笔会 – 南非新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得主库切同意做最后评审

2004 年七月十二日- 国际笔会南非笔会和HSBC 银行及新非洲图书出版公司(New Africa Books)宣布设立南非国家文学奖,以发现和表彰该地区的新作家,提供他们建立国际地位的机会。获奖者的作品将由南非笔会和HSBC 银行及新非洲图书出版公司以“南非新作丛书”的名义出版,2005年出版首卷。目前只设立短篇小说奖,但今后将扩大体裁。诺贝尔文学得主库切已经同意担任评委会的最后评审。
更多咨询可参看其网页:http://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156.

====================

2004年瑞典笔会图霍夫斯基奖授予津巴布韦作家
瑞典笔会宣布,今年的图霍夫斯基奖(Tucholsky Award)授予居住加拿大的流亡津巴布韦作家于凡妮 维拉(Yvonne Vera,),更多咨询可参看瑞典笔会网页:http://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111.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work of Swedish PEN visit www.pensweden.org.

====================

悉尼笔会避难者文集《他乡》(Another Country)五月十六日出版

悉尼笔会避难者文集(Sydney PEN’s anthology of refugee writing)《他乡》(Another Country)五月十六日出版,编辑是悉尼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的鲁丝•司各特(Rosie Scott )和汤姆•肯奈利(Tom Keneally),其中收集了三十个曾经入狱而流亡作家的作品。更多咨询可参看悉尼笔会网页:http://www.pen.org.au.

====================

欢迎各地区笔会把自己的活动和出版等通过本简报公布。邮件可发给:[email protected]。特别是可以和各笔会网页链接。

*****************************************

国际笔会会刊

国际笔会的会刊第54卷第1号以挪威文学为专题,以庆祝挪威召开的国际笔会第70届代表大会。此期还包括了国际笔会副主席、南非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迪娜•高迪默尔的文章“论文学的多样性和表达自由”(Cultural
Diversity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以及获得国际笔会2003年David TK
Wong短篇小说奖的作品《黄色太阳的一半》(One Half of a Yellow Sun),作者为阿迪戚(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更多咨询可参看笔会网页:
http://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140

*****************************************

笔会会员出版情况

澳大利亚悉尼笔会的丹尼斯•莱斯(Denise Leith )最新出版《携带证据:战争记者和摄影家的生活》(Bearing Witness: The Lives of War Correspondents and Photojournalists)。有关此书的信息和从澳大利亚的蓝登书屋网页找到:http://www.randomhouse.com.au.

欢迎各国笔会会员将自己出版作品的详细资料送到[email protected]以便编入简报。能提供相关网页更好。
*****************************************

其它新闻

*国际教育学者救助基金受迫害学者研究金*

国际教育学者救助基金(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s Scholar Rescue Fund,简称IIE)为那些在本国受迫害的学者提供研究补助,能够在某些国外大学临时获得庇护,完成其学术研究工作,或从事教学。更多咨询包括如何申请的情况可参考其网页:
http://internationalpen.org.uk/dev/viewArticles.asp?findID_=127.
其它为受迫害学者提供资助的还有“教育和学术权利网络”(Network for Education and Academic Rights,简称NEAR) 。更多咨询包括如何申请的情况可参考其网页:
http://www.nearinternational.org
以及“资助避难学者委员会”(the Council for Assisting Refugee
Academics,简称CARA),更多咨询包括如何申请的情况可参考其网页:http://www.academic-refugees.org/frameset.html.

====================

《翻译中的现代诗歌》(Modern Poetry in Translation)征集稿件

泰德•休斯(Ted Hughes英国桂冠诗人,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 普拉丝的丈夫-译者注解)和丹尼尔 卫斯伯特(Daniel Weissbort,英国诗人)1966年创立了诗刊《翻译中的现代诗歌》时有两大目标:出版忠实当前世界的诗歌,为英美作家和读者提供来自世界其它地方的优秀诗歌。他们过世后,新编辑继承其遗志,世界虽然在变化中,但现实的严峻依然如故。在英语更加形成霸权的时代,更需要把其它语言的诗歌凸现出来。在今后的几期中,他们要更关注流亡的诗歌、人民运动、对避难的寻求、离开母语国家后的创作等等。所谓“现在”并非时代限制,只要是用今天的语言生动创作。
投稿(附加文件磁盘和回信邮资)请寄给:
David and Helen Constantine
The Editors, Modern Poetry in Translation
The Queen’s College, Oxford. OXI 4AW
U.K.
更多咨询包括如何申请的情况可参考其网页:http://www.kcl.ac.uk/humanities/cch/mpt/subfor.html.

====================

“艺术中的当地妇女” – 多伦多岛驻市作家》(Native Women in the Arts – Writer in Residence on the Toronto Island)

“艺术中的民族妇女”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岛设立一名驻市作家,以鼓励女作者进行有关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和发展的学术写作。申请作家需要提供有关写作计划、简历、过去的著作等。要了解更多咨询可联络该组织的科瑞•泡特斯(Kerry Potts),邮件地址是:[email protected]。申请截止期是2004年八月十日。更多咨询包括如何申请的情况可参考其网页:http://www.nativewomeninthearts.com.

====================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Freemuse go to: http://www.freemuse.org.

To order a copy of ‘Shoot the Singer! Music Censorship Today’ go to:
http://zedbooks.co.uk.

====================

2005年的萨伯/艾尔文写作课程

英国的两个基金会萨伯/艾尔文(Sable/Arvon)合作,为非白人的诗人和小说作家提供一周的写作课程。在2005年举办的这一课程已经是第三期。作家可参加写作工作室活动,并有专门的辅导教师,也可完全独立活动。课程从2005年四月18日到23日,地点是在艾尔文,包括一周食宿在内,收取费用为410镑。更多咨询包括如何申请的情况可参考其网页:http://www.sablelitmag.org/writingcourses.html.

*****************************************

过去的国际笔会周刊可在以下网页查到: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 如果您不想订阅可通知 [email protected]取消。
国际笔会是唯一的国际性作家团体。目的是促进作家之间的知识合作和相互理解。我们强调文学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反对以任何政治理由限制文学,反对当代社会仍然存在的对文学的诸多威胁。国际笔会通过其工作委员会反对政治审查,救援那些因为写作而受迫害、坐牢甚至有被谋杀危险的作家,我们也鼓励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克服由于语言不同而对文学理解的障碍;我们为作家提供寻求和平的方式;我们要求国际社会注意那些用语言的伪装来掩盖本国暴力和种族迫害的企图,特别关注在传统社会、文化、宗教结构中女作家的地位。笔会的“流亡作家网络”也关注流亡作家,提供道义和经济的支持。
国际笔会严格遵守非政治的立场,由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个笔会组成。会员对所有有出版物的作家开放,而不论其民族、国籍、种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如何。

有关国际笔会的更多咨询,请看其网页:
http://www.internationalpen.org.uk. 要了解各地区笔会情况,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国际知名学者联名致信胡锦涛要求释放蒋彦永大夫

「斯德哥尔摩消息」国际知名学者和汉学家马悦然、罗多弼、黎安友、林培瑞、艾皓德、杜特莱等多人联名致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要求释放蒋彦永大夫,信件中文译文如下: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阁下:

我们给您写信是要求中国政府立即释放北京三0一医院的蒋彦永大夫。蒋彦永大夫和夫人华仲慰在今年六月一日,即1989年六四事件的十五周年前夕,被警方拘留。虽然我们欣慰地获知华仲慰后来被释放,但蒋彦永大夫至今仍在拘押中,我们对此深感不安。

蒋彦永大夫是令人尊敬的医学专家,对中国社会和世界都做出过卓越贡献。众所周知,他在去年中国 “萨斯”病毒流行时不惧压力率先发出警告通报世界。如果不是他的勇气,病毒很可能更大规模扩散,导致更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危险,给世界也带来更大危害。

我们知道在今年二月蒋彦永大夫还上书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要求给1989年六四事件平反。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拘捕蒋彦永大夫,我们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只是履行了他的基本人权,即发表言论的自由。他不仅作为医生为社会提供了一生的优秀服务,作为公民,也表现出社会责任和良知,精神可嘉。他不仅不应被关押,反而应该受到赞扬。

我们签署此信的人,大都是从事汉学研究或其它学术领域的学者。我们欢迎中国近年来在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所有良性发展,但也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我们不得不关注蒋彦永大夫的状况。蒋彦永大夫年届七旬,一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中国政府绝对不应该对他有不公正的对待或伤害。我们呼吁您立即采取措施,释放蒋彦永大夫。

签名人: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Goran Malmqvist)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罗多弼(Torbjorn Loden)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文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
挪威奥斯陆大学中文教授艾皓德(Halvor Eifring)
法国埃艾克斯大学中文教授杜特莱(Doel Dutrait)
美国马尔克特大学政治学教授麦考米克(Barrett L. McCormick)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冯奈斯(Peter Van Ness)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戴维厄斯(Gloria Davies)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孙华伦(Warren Sun)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戴维斯(Michael C. Davis)
美国普南加州大学政治学教授林祺(Daniel C. Lynch)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教授古德曼(Merle Goldman)
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鲍温(Richard Baum)
台湾国立大学教授张锦华(Chang Chinhwa)
台湾东海大学教授锺谷兰(Ku-Lan Chung)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拉利波特(Andre Laliberte)
台湾国立大学张清溪教授(Ching-hsi Chang)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高级研究员塞巴斯蒂安(Jean-Pierre Cabestan)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迪特摩(Lowell Dittmer)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萧强(Xiao Qiang )
美国马利兰大学研究员李晓蓉(Li Xiaorong )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关于中国网络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杜导斌被判刑和释放的紧急行动通报

2004年6月18日

2004年6月11日,网络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杜导斌被孝感中级法院定以“颠覆罪”,并判三年徒刑缓刑四年,于在判决后被释放。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欢迎杜导斌的获释,但继续对他仍然处在严密监管下且有重新被捕的危险表示关注。

根据我们的信息,杜导斌于2003年10月28日在他居住的湖北省应城市被以“颠覆”罪名拘留。2004年2月在当地检察院因证据不足将案子退回警方后,他曾获释有望,但是却在2月17日被警方以其网文正式控以“颠覆” 罪名。

39岁的杜导斌自2003年8月23日以来就处在警方严密监督下,当时他在去北京的路上被警察在武汉火车站截住,并被送回其居住的应城。杜导斌是一个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的颇受尊敬的知名作家,他的论文发表在一些海外中文网站上。他的被捕据报已在中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公众谴责。在被捕前,他在华中的湖北省应城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工作。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欢迎网络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杜导斌获释,但是认为对他的判刑违反了《联合国人权宣言》第19条,因此呼吁取消这个判决。

请发呼吁:
· 欢迎网络作家和同事杜导斌获释,但呼吁根据《联合国人权宣言》第19条取消对他的判刑;
· 表达严重关注:杜导斌被定罪看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网络发行的政府继续镇压的一部分。

呼吁书请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阁下
(中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长张福森阁下
(中国北京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10号 )

注:呼吁书也可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各国大使馆转交
[独立中文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根据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英文原本翻译]

独立中文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就杜导斌案转发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紧急行动通报的呼吁书

(2004年6月24日)

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杜导斌先生因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于2003年10月28日被湖北省应城市公安机关以颠覆罪名拘留,2004年6月11日被孝感中级法院定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独立中文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对孝感中级法院决定释放杜导斌先生表示欢迎,但对该法院仍然仅以作家发表文章表达思想观点而定罪判刑深表遗憾,同时严重关注杜导斌先生被剥夺公民和政治权利长达六年并在公安部门严密监管下随时会被重新逮捕的受威胁状况。

独立中文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在此转发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就杜导斌被判罪和释放事的紧急行动通报(见附件),并向中国有关当局和各界呼吁如下:

1.响应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关于中国网络作家、独立中文笔会会员杜导斌被判刑和释放的紧急行动通报中的呼吁;
2.提请上级法院取消孝感中级法院违反《联合国人权宣言》第19条对杜导斌先生的判罪;
3.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刑法》中有关“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释法,制止有关司法部门滥用此罪侵犯《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
4.敦促各级司法机关在法律上和执法实践中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今年三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有关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确保公民的言论自由等宪法权利,制止以作家或其他公民自由表达思想观点而定罪判刑的事件继续发生。

独立中文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
[email protected]

美国国会议员致信胡锦涛促释放蒋彦永

 

中华人民共和国

胡锦涛主席:

我们给您写信要求立即释放蒋彦永医生。蒋医生和他的妻子,华仲慰,于2004年6月1日被强行拘留。我们得知最近华仲慰已获释放,很高兴,但我们对蒋医生的安宁仍然极度关心。

蒋医生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医疗专家,他为中国和世界的安宁做出过巨大贡献。他在警醒世界,使其关注“萨斯”(急剧呼吸道综合症)疫情蔓延中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没有他的英勇行为,疫情的规模很可能会更大,使无数中国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还可能让疫情扩散到全世界。

我们知道今年二月蒋医生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写了一封信,呼吁重新评定1989年的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如果蒋医生因行使他最基本的言论自由的权利而受到拘留,我们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相反,对蒋医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他这样一位关心时事的公民和医疗专业人士多年的服务,应当予以赞扬。

我们知道您的政府最近曾表示我们对于人权的不同见解应该通过对话和商讨来解决。事实上,我们的政府对此事已经开展了大量严肃的对话,但贵国政府的反应-在这些事例中如果有过反应的话-总是令人失望的。仅为表述了个人观点,便将际上广受尊重的医生就遭到拘留,显然是在改善人权对话的进程中倒退了一步。

我们这些如下签名的国会议员极度关注蒋医生的安宁。蒋医生年逾72岁,在长期公众事业中曾为自己的国家尽心服务,令人敬仰,他不应该受到贵国政府任何形式的拘留和伤害。我们力促您立即采取行动,释放蒋彦永医生。

诚挚的,

山姆-华尔(Sam Farr)
福兰克-沃尔夫(Frank Wolf)
吉姆-麦克德摩特(Jim McDermott)
南西-培络西(Nancy Pelosi)
唐米-博德文(Tammy Baldwin)
马克-科克(Mark Kirk)
克里斯-凡-荷兰(Chris Van Hollen)
丹尼斯-库星尼奇(Dennis Kucinich)
厄尔-布鲁门诺(Earl Blumenauer)
马西-卡普特(Marcy Kaptur)
马克-乌戴尔(Mark Udall)
兰恩-艾文斯(Lane Evans)
麦克尔-麦克诺提(Michael R. McNulty)
彼德-德发久(Peter A. DeFazio)
皮特-斯达克(Pete Stark)
伯尼-桑德斯(Bernard Sanders)
马克新-华特斯(Maxine Waters)
尼尔-阿柏科隆比(Neil Abercrombie)
麦克尔-洪达(Michael M. Honda)
汤姆-乌戴尔(Tom Udall)

2004年6月28日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第五届大会声明

“我们许多人一直在问,这就是我们曾为之去坐牢的目的吗?这就是我们一切抗争所要 达到的结果吗?难道只是为另一批谋杀和掠夺扫清道路?此刻,一团绝望的阴云悬在我 们头顶。”

尼日利亚记者昆勒•阿吉巴德(Kunle Ajibad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笔会 狱中作家委员会大会上的演说,表达了我们时代这种日益增长的情绪。

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们认识到,当前是言论自由权的暗淡日子;但他们重申了自己的信 念:作家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多人要到一起来交流 思想和经验。

狱中作家委员会,不仅在作家系狱时为他们运作,而且提供论坛,使他们能与笔会成员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感谢卡塔兰笔会和三级政府的慷慨,这次大会已成为全世界狱中作家委员会代表有史以 来的最大一次聚会,还包括来自阿尔及利亚、尼加拉瓜、玻利维亚、阿富汗、巴拉圭、乌干达和塞拉利昂等新成立的狱中作家委员会的作家。

在这次会议中,作家、记者和出版者回顾了他们仅因表达自我而遭受的压制。他们中有:

昆勒•阿吉巴德(Kunle Ajibade),1995年被尼日利亚独裁者阿巴查
(Sani Abacha)判处终生监禁,1998年7月获释;
阿龙•伯哈尼(Aaron Berhane),厄立特里亚记者,在死亡的威胁下穿过 边界逃亡苏丹,现在加拿大过流亡生活;
谢赫•科内(Cheikh Kone),逃离象牙海岸,到澳大利亚后被关进难民营。他因签证被拒而无法与我们相聚(*)。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要他支付八万九千澳元的拘留费用。

我们还听了巴斯克媒体工作者马特克瑟罗•奥塔门迪(Martxelo Otamendi)的证词。 他报告了在马德里监狱中所受的五天虐待,其报纸Egunkaria因被控支持恐怖主义而遭封闭。

这些案例,都是作家们在世界各地目前所面对的问题范围的鲜明提示,甚至生活在西方民主国家也是如此。

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50多个国家已经引进了新的立法和修改现存法律,所说目的是对抗恐怖主义的威胁。

这些国家,如孟加拉国、美国、英国、肯尼亚、中国、摩洛哥和澳大利亚,都已经采取新的措施控制信息流通,并限制来自世界某些部分的人员流动。

狱中作家委员会认识到,恐怖行动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真实威胁。不过,我们认为,各国政府必须采取一个均衡的看法,并体认《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

我们也敦促,各国政府尊重人们以和平手段反对政府政策及法律的权利,并承认异议是民主过程的基础。

狱中作家委员会成员还关注,在一些国家中,例如在中国、古巴、越南、伊朗和突尼斯,互联网活动受限制并遭国家破坏。我们向这些国家的政府呼吁,允许其公民自由地彼此通讯和对外通讯。

我们谴责,许多国家利用诽谤罪的法律来监禁作家,禁止出版,并以此鼓励自我审查。

我们哀悼,在中东和其它冲突地区的当地和外国媒体工作者被杀和受迫害。我们呼吁当地政府尊重言论自由权利和媒体开展其工作的权利。

最后,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深切关注,世界各地的移民和难民拘留营激增,被拘留者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遭受限制。

正如萨勒曼•拉什迪在其重要演讲中所说,“书籍活下来,作家却活不下去……”。在象这样的时代,当言论自由在世界上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威胁时,各国政府经常依赖这样的事实,其公民不能分享它们穿越国界的经验。

卡塔兰笔会对狱中作家委员会大会的款待,营造了善意和创造性交流的气氛,并证明了有可能使来自世界各大洲和各种文化的人们集体分担他们的关注和工作,以保护所有人表达自我的权利。

2004年5月21日于西班牙巴塞罗那

(*)谢赫•科内最终在会议闭幕两天后获得到西班牙的签证。

在网络夹缝中生存的网络管理员

菲利浦.P.潘
华盛顿邮报驻外事务处
2004年5月24日

(Translated from “Webmaster Finds Gaps in China’s Net” by Philip P. Pan, Washington Post Foreign Service, Monday, May 24, 2004; Page A01.Original article, see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50496-2004May23.html)

中国广州-当吴伟的网站第23次被关闭的时候,中国西部城市成都的警察用他们自己的站点代替了它。去年夏天的一连几天,当人们想要点开他的民主自由论坛的时候,在屏幕上取而代之的是大红字的信息。

信息内容是:“由于这个站点包括非法信息,现要求管理员立即与成都公安局网络安全部胡警官联系。” 警官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

吴,34岁,一个兼职大学讲师,居住在离中国最南部海岸线几百英里的广州。他没有理睬这个要求,但是遍及中国的用户打电话斥责胡长官关闭这个站点。

吴说该长官最终拨通了他的手机,告诉他如果他能够提供可以使警方找出发贴人员的数据,他的网站就可以重新开放。

吴拒绝了。他找到了在其他城市的空间商向他出售互联网上个人网页的空间。在关闭5天之后,民主自由网站又一次上线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官方采用关闭、阻塞、黑客或者其他手段使吴的网站无法工作共计38次,以破坏网站致力于讨论共产党视为禁忌的话题,如政治体制改革、人权等问题的努力。然而,吴和他的朋友们总是在被关闭后另找途径重新开办。

他们和网络警察的猫捉老鼠的游戏突出反映了互联网成了共产党竭力建立自由经济的同时保留世界上最大的极权政体的唯一挑战。这也表明了可以接受的言论边界的标准在中国是多么模糊不清。

毛泽东去世将近三十年,中国人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个人自由,他们无需恐惧私下里经常批评政府。但是随着在互联网上公开自己的政治观点的人数增加,对党治的一个重要力量-控制新闻、信息和公共评论的力量–形成了挑战:

共党迅速地监禁了一些人,他们批评主要领导人,或者在某些如西藏、台湾和天安门事件的敏感问题上明确表明不同意见。在中国至少 有55人因为网络言论而被监禁。但是其他一些表明相同观点的人却没有遭到惩罚,因为警方有时对跟踪他们没有兴趣,相比执行那些模糊不清的规则,网络服务商 经常对吸引人气更加感兴趣。

按照官方统计,在中国超过八千万人使用互联网,并且这个数据每过18个月就翻一番。和其他独裁政府不同,中国的统治者选择了促进网络接入,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型劳动力,刺激经济发展和提高政府效率。

然而互联网成了国家媒体中最无法预知和控制的一个。当中国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由国家所有并按照党的命令形式的时候,最受欢迎的网站却由私人拥有,它们受扩大人气的利益驱动并且较少政府审查人员的严格控制。这些网站处在今日中国官方和寻求自由的人们之间壮丽斗争的最前沿。

有好几次,这些网站引起了对非正义事件的全国性关注,使得普通人愤怒的发言洪水般在互联网上涌现。在这个公开示威被禁止的国 家,政府感到必须对这些网上抗议做出回应的压力。有一个个案,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因在警察拘留所中死亡引发的大声疾呼的浪潮,结束了一部长达二十年的使 警察拥有拘禁没带暂住证者的广泛权力的法律。

由于对这些挑战的恐惧,领导人命令今年严加控制网站新闻。政府也对过滤海外网站的技术进行升级,按照官方媒体的消息,又对网吧安装了新的监控软件。在全国范围内,中国雇用了估计3万人来执行禁止在网络中散播传闻,组织异端或散布“不良信息”的语焉不详的规则。

“现在中国自由言论最重要的战场在互联网上。官方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想要压制它。” 吴说,凝视着他那有污渍的电脑屏幕,浏览了一番他的网站。“同时我们不断的挑战他们的底线,把他们推回去…现在到了关键时刻。”

一个新世界

吴是一个整洁的男人,宽阔的方脸,大眼镜架在有点过于低的鼻子上,他说话很快,浓重的广东音。他的小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和一张桌子,放着他自己组装的电脑。用来当烟灰缸的塑料杯子放在键盘旁边,唯一的窗子糊着报纸,挡住阳光以免屋里太热。这儿是一个贫民区,离他每周带一节公共管理课的大学很远,距离他妻子工作的工厂更远。但是因为租金便宜,这对夫妻还是选择了这个房间,而且房东给房子连了高速上网的线路。

作为党员干部的长子,吴在中学的时候就加入了共青团并且打算大学的时候入党,因为他相信那是中国未来民主繁荣的最大希望。但是作为一个大学新生,他1989年参加了横扫中国的民主示威运动,在天安门屠杀后改变了对党看法。

吴对国家机器有他自己的感受。他回忆,在镇压中,官方要求他指出他们学校领导抗议的老师,并且威胁如果拒绝则将他开除出学校。在被质询几天后,吴给了他们一个名字。他立即为此而后悔,并因此决定再也不会如此。

毕业后,吴被分配到负责管理地方图书馆和书店的机关。他感到失落无聊,直到1998年一天他的同事向他介绍了互联网。不久后,吴偶然发现了生动地讨论历史、政治和当前问题的BBS。他说,起初他只是读那些贴子,但他被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2001年六月,一个著名的论坛被关闭时,吴和两个在网上相遇的博士生决定用一个免费的bbs开办民主自由论坛。“我觉得如果我不说出来,我也许永远也不能说了,” 他回忆道。他用了“野渡”这个网名,取自唐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新论坛每天吸引了上百人。吴和他的朋友温和地讨论一些敏感话题,如江泽民主席打算允许企业家入党,西藏的独立和中国是否应该申办奥运。每个周五晚上,用户门聚集在一个在线聊天室实时继续他们的讨论。

但是在民主自由论坛开张不到三个月后,官方突然关闭这个网站。既没有警方也没有网站管理者的通知,吴点开他的论坛的地址,在空白的屏幕上看到信息指出网页不可用。

吴和他的同事们在另一个免费的讨论站点上建起了论坛,不受干扰的繁荣了六个月。接着,有一天,当一群网友计划会面的时候,国家 安全局的人拜访了吴的两个拍档中的一个。他们给他施加压力要求他停止参与论坛的活动并威胁扣留他的博士学位,吴说。这位学生的妻子也和他争吵要求他停止, 他同意退出,

“我们完全理解他的决定”,吴说,他自己的妻子也曾与他争吵要求放弃网站,“人们必须有他自己的选择。”

接下来的六个月,吴的论坛被官方关闭12次。偶尔整个网站都不能显示,其他时间只有他的论坛关闭,取代的是一个信息:“该论坛已被删除。”

吴说他并不恐惧因为官方并没有因网络活动而逮捕太多人,而且他也相信他没有做什么非法的事情。“我主要是觉得愤怒,”他回忆道,“我们只有在互联网上有言论自由,但是现在政府连这一点空间也不给我们。”

但是,吴开始采取防范措施。当他贴自己的文章时,他使用了能使他通过代理服务器登陆网络的软件,这使得政府的跟踪极为困难。

尽管被封,他的论坛不断地吸引新用户。每一次关闭开张,吴用新地址发出大量的电子邮件,并在互联网大量宣传。

2002年11月,北京警方逮捕了他的网站上两个固定发贴的作者。那时,吴在图书馆和书店检查办公室的领导批评他在办公室的电脑里保存了“极端反动的文章”,并对他进行留用察看。

从建立网站起,吴第一次感到恐怖紧张,他被命令不得离开家。“任何时候,单个的人面对巨大的国家机器时,你总是感到孤独并且虚弱,” 他说,于是他离开了互联网。

几个月过去了,他网上的朋友逐渐紧张起来。“我们担心他被捕,”牟波回忆说,他是一个在上海的28岁的医科学生,也是他的网站的合作人。但是牟和其他人使网站继续运营。

最后,调查吴的警官政府既没有问起他的网站也没有检查他家里电脑管理用的电脑。不过,他回忆到他们检查了他在办公室里从海外持不同政见者网站上下载的文章,这些足以使他丢掉工作。

地下生存

2003年四月,吴搬到广州以便找一份工作,他决定还是回到互联网。让他惊讶的是,民主自由论坛依然活着。官方在这几个月里没有关闭他,吴说大概警察的注意力都被sars吸引过去。

2003年五月,网站被再次关闭。吴和他的朋友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转移到免费的bbs,而是决定注册自己的名称,向空间提供 商租赁空间。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登录,讨论可以增加话题并更有序。最重要的是,从此以后被官方破坏的时候可以保留副本而不会像以前每次那样再丢失资料。

他们给主论坛命名为自由之声并设立了分论坛纪念天安门事件15周年。他们还提供下载,包括禁书和视频音频文件。最近还提供了去年香港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的纪实电影和根据乔治.奥维尔小说改编的电影“1984”。

在网站的一页上,标着“言论自由不是犯罪”,昭示着他们的努力的危险性。它列出了20个因为在网上表达自己观点而被逮捕的人 名,包括几个固定发贴人。在他们被捕后,吴从来没有删除过他们的文章。和大多数中国网站的负责人不一样的是,他还拒绝使用一个过滤如“人权”这样的敏感短 语软件。

十几个遍及10个省的朋友现在在帮助吴和牟。他们有文职人员、电脑程序员、企业家和学者,甚至还有一个政府官员和著名小说家,他们都使用互联网笔名。他们很少见面,用微软免费即时发送消息软件沟通,这可以使他们在线谈话和见面。

他们租用网络空间,在中国每月约15美元,新网址2003年6月开始使用。两天后即被关闭。服务商解释说北京的警方命令他们这么做,吴说。

吴和他的伙伴们几周后又和一个成都的服务商合作。这个网址保留到胡警官出现的两个月前。

随着时间的过去,一个模式形成了。吴用google 搜索引擎寻找按月出租网络空间并使用兼容软件的公司。这个过程包括点击链接,他用即时消息联系空间商,他的一个伙伴就用电子划帐方式付款。

空间商一般不问什么问题就给他迅速放置到站点上。然后在几周内,就会被关闭。经常会有人警告他警方命令关闭并开展刑事调查。

但是只有一次,警方调查到底,并询问了吴和他的同事们。去年九月,江苏省警方拘留了吴的网站管理员,他和最后一个空间服务商联系过并付款。大约在同时,国家安全部的警官拘留了另一个网站管理员。

吴和其他人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们停止向空间商租赁。他们销毁了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和朋友的私人信件和会议记录。

在等待的时间里,吴开始重新读已经关在监狱里的不同政见者的文章。“这是最紧张的时候,” 他回忆说,“我们已经失去好几个网友,我们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是接着他的两个合作人被释放了。几天几星期过去了,没有敲门声和其他人被捕的通知。最终,吴和他的朋友认为他们安全了。他们又开始向空间商租赁空间。

躲避警察

随着时间推移,吴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连串的令人惊讶的关于关闭网站的结论。

首先,空间商在警察介入前似乎并不在乎。国家的法律要求空间商要监视他们负责的网站,保存访问者的数据并确保论坛在政府注册过。但是这些空间商对争取人气更加感兴趣而不是监视他们。
.
警方的行为也有一个模式。可以通过空间商提供的和经常使用电子数据追踪到吴和他的拍档们。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感兴趣。警方和空间商在同一城市,他们很少能够得到授权。

对官方来说迅速关闭网站也很容易。任何人要新的网址吴都会给。但是网站却能在警方行动前开放好几周。

“党也并非铁板一块,”吴说,“警察总是觉得‘能不惹麻烦,就不惹麻烦。” 没有人愿意总是伤害老百姓。”

相比起监视互连网来,许多政府官员似乎对互联网带来的利益更为关注。举例说,规范网吧的行动磕磕绊绊,因为地方政府经常在网吧管理者没有记录客户名字和安装监视软件的时候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交了税和费用。

“我们这样的老鼠越来越多,但是猫们,由于种种原因,对他们的工作没有兴趣。”吴的一个合作伙伴说,她是一位帮忙在管理上海帐务的女性。另一个拍档,南京的电脑技术员补充:“猫都忙着挣钱了。”

‘我们不会停止’

吴说他没有办法和政府资源或者它可用的高技术竞争。例如,当他去年打算在海外的服务器上建立网站时,官方就过滤了网站使得中国的用户无法看到。但是吴说他和他的朋友们更加忠于自己的理想。

12月,他们的战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组织了第一次网上请愿。吴起草了一份公开信要求释放杜导斌,他是因为发贴支持香港 去年的示威活动,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被逮捕的网站固定发贴人。“这是一个因言治罪的典型,”吴写道,敦促政府解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并停止用它 “压制持和平批评意见的人们”。

吴征求了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和法律专家的意见以完善这封请愿信,然后在二月一日将它贴在网上。警方反应迟缓,此信迅速得到1400个签名。

大约两周后,吴注意到有人删除了网上请愿书的网页。接下来人们很难登录到网站的其它网页。提示显示文章不可访问,因为包含“非法字符”。有些提示信息表明“共产党”是一个非法字符。

2月19日,网站被关闭。服务商说是按照国家安全部的命令行事。从三月初起,网站开关了不少于5次。

“我们不会停下来,” 吴坚定地说,“几天后还我们还会再开始。”

实现政治和解,推进宪政民主

——我们关于“六四”15周年的呼吁

今年的6月4日,是1989年“六四”事件15周年纪念日。15年前,政府出动军队和坦克,镇压了主要发生在北京的学生和市民示威请愿活动,造成爱国学生和无辜市民的重大伤亡。这一惨剧,使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萌芽遭受重创,也使执政党酝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被无限推迟。长期以来,当年争民主、反腐败的学生和市民请愿运动,被执政党当局定义为一场“反革命暴乱”。并且,在当年铺天盖地关于“平暴”的短暂宣传之后,“六四”事件就从14亿中国人的公共记忆、叙述和思考中被强行抹去。

直到今天,公开谈论“六四”仍然是中国社会最大的一个禁区,是每一个公民内心抹煞不去的恐惧,和笼罩在全社会、也包括执政党头顶上的一个巨大阴影。六四惨剧,就像一颗子弹深嵌在社会的肌体内。深嵌在多少死难者、屠杀者、参与者、旁观者和后来者的脑海中。无数父母面对自己的子女,无数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无数作家面对自己的读者,在这缄默的15年中,不断遭遇内心的挣扎、踌躇、愤怒或麻木,不知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表述这段历史。如何在真相和恐惧之间,在个人良知和公共政治之间作出抉择。

因为“六四”阴影,使个人良知和公共政治成为了一对反义词。而对“六四”的强制性沉默和遗忘,15年来对这个社会的文明价值和心理健康,又再次构成一种持续和加剧的打击。这是最可悲的一种现实。在当局刻意维持的“六四”禁忌之下,政治和解变得遥遥无期。而没有政治和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政治民主。在暴力罪行的威慑和负担下,执政者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开明。在这样的阴影下,知识分子的道义勇气也像沙漏一样流失。当这个社会所有的父母、教师和一切知识分子都没有勇气在后代面前抗拒最大的一个政治谎言时,我们盼望的社会正义和良知,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立锥之地,失去了令人仰望的力量。

1995年,国内知识分子在长达6年的沉默之后,曾先后出现丁子霖、张先玲等“六四”死难者家属联名的《“六四”六周年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信》;许良英、王淦昌等人《迎接“联合国宽容年”,呼唤实现国内宽容》的公开签名;刘晓波、陈小平等人题为《汲取血的教训、推进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六四”6周年呼吁书;以及王丹、林牧等人《关於保障基本人权、维护社会公正的建议》等。其中均要求为“六四”正名,并释放政治犯。但政府却在这一年的“六四”前夕,再次抓捕了刘晓波、黄翔、王丹、刘念春、陈子明等参与公开呼吁的人士。这一次镇压使“六四”的阴影再次被强化,全社会在恐惧下的沉默和遗忘达到了一个高峰。

此后,除了海外华人社会不懈的呼吁之外,每一年仍有极少数国内知识分子本着寻求真相与和解的勇气,继续发出声音,要求平反“六四”,呼吁政治和解和宽容。如王东海等人1996年《就“六四”七周年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及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等人1999年的《为政治和解及民主改革致国人书》等。但在这些发出声音的寂寞前行者中,历年来仍不断有人遭受着政府的打压、逮捕和构害。同时他们也没能够得到国内知识分子更广泛的支持和声援。相反,包括我们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内知识分子,这15年来都程度不同地在这一事件上选择了旁观、回避和独善其身。程度不一地与公开发出声音的所谓政治异议人士保持着审慎的距离。

借助持续的国家暴力和言论禁锢,“六四”终于成为汉语中最恐怖的一个词汇,成为全体中国人包括执政者在内一个无法克服的梦魇。人们被迫放弃真相,也就放弃了内心的平静、道德的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同时,“六四”镇压也扼杀了民间反对政治腐败的勇气和努力。因此90年代以来政府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始终无法对权力的腐败进行有效的制约。中国社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健康的、缺乏起码的政治安全感和道义价值支撑的社会。

今年“两会”期间,在去年SARS危机中因揭露政府隐瞒真相而广受敬仰的蒋彦永医生,再次发出一封致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公开信,以自己亲身所见所闻,讲述了“六四”事件的部分真相,以个人的名义为这些事实作证。同时“天安门母亲”的代表人物丁子霖教授等124位“六四”难属,也发出了致两会全体代表、委员的公开信。上述两封信均要求执政党重新审定六四,公开承认和忏悔罪行。他们的勇气赢得了我们共同的尊敬。作为一批华人知识分子,我们选择在“六四”15周年来到之际,公开站在蒋先生、丁女士和一切有勇气要求真相、寻求和解的人们一边,并向社会公开表白我们对于“六四”事件的基本立场:

1、我们认为发生在1989年的学生和市民示威请愿运动,是合法的和正义的。是在行使宪法上的游行、示威以及和平请愿的公民权利。当年执政党动用军队进行镇压的决策是错误的,导致了政府对人民的戕害,这是执政党及其政府犯下的严重的政治罪行。

2、我们不愿再让自己及我们的子女,继续在这种政治阴影下沉默而屈辱的生存。我们不相信强制性的沉默和遗忘可以带来和解,带来政治民主的机会。因此我们呼吁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尽一切的力量打破沉默,让“六四”话题重归社会公共空间。我们呼吁当局解除对“六四”的一切言论禁锢,让每一个公民可以公开谈论“六四”,反思和叙述“六四”,让每一个孩子了解15年前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3、我们要求全国人大依据宪法成立“六四”事件的特别调查委员会。要求政府公开当年的相关资料,挖掘真相。并在此基础上为六四正名,为死难者致哀。要求党、政、军三方的主要责任者,最低限度应以书面、口头和三鞠躬等庄严形式,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

4、我们最终主张政治和解和宽容,我们认为要求真相的目标不是同态的报复,而是以真相寻求和解,以和解促进民主。因为宪政民主制度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以和解寻求政治认同,以妥协寻求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因此我们呼吁通过立法保护言论与新闻自由,保护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的自由。我们认为,政府只有放下历史包袱,真正尊重人权,改变以往视言论为洪水,视民众为仇寇的专制主义政治逻辑,才能彻底化解“六四”阴影,达成与人民的政治和解。也只有实现对“六四”惨剧的政治和解,才能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带来一个崭新和健康的契机,成为我们国家迈向宪政民主、寻求和平崛起的起点。

最后,向所有“六四”死难者,表达我们迟来的敬意和哀悼。

签名者:

艾晓明 包遵信 北村 陈墨(成都) 陳君愷 陈虹

翟步钢 曹凯(北京) 范亚峰 范冠萍 顾则徐 江棋生

汲喆 郝建 何永勤 黄钟 刘晓波 刘俊国

刘荻 廖亦武 梁晓燕 李南 李健 李进进

李祥龙 李丹 刘伟(南京) 梁泉 茅于轼 莫建刚

莫非雪 马少方 浦志强 彭晖 彭远文 秋风

任不寐 容若(张大拙) 师涛 孙文广 邵红 滕彪

唐荆陵 吴敦红 吴伟(野渡) 吴鸿 伍诠 王俊秀

王治晶 王天成 王光泽 王怡 王继海 文刀

徐友渔 徐晓 徐康 徐建新 徐志勇 肖夏林

余杰 余世存 杨银波 杨支柱 庄礼伟 赵诚

赵达功 张祖桦 张大军 张闳 郑年怀 章诒和

周泽(周三畏) 周国会 周威 钟健夫(童天一) 邹啸鸣 庄苓

智效民

(海外42人)

蔡楚(美国) 蔡咏梅(香港) 陈破空(美国) 陈迈平(瑞典)

陈奎德(美国) 冯崇义(悉尼) 傅正明(瑞典) 郭罗基(美国)

黄河清(西班牙) 黄翔、雨兰夫妇(美国) 胡平(美国) 孔捷生(美国)

康正果(美国) 刘宾雁(美国) 刘国凯(美国) 刘雯(美国)

廖天琪(德国) 林培瑞(美国) 李强(美国) 马建(英国)

孟浪(美国) 茉莉(瑞典) 丘岳首(悉尼) 沈彤(美国)

盛雪(加拿大) 童屹(美国) 一平(美国) 于浩成(美国)

杨逢时(美国) 王丹(美国) 王有才(美国) 伍凡(美国)

吴洪森(香港) 仲维光(德国) 张裕(瑞典) 张伟国(美国)

郑义(美国)

Chunlai Wu(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Yang Lian

Mak Yin-ting(journalist)

Jiang Liu(Houston, TX.)

共121人,以姓氏拼音为序。 (6/04/2004 23:59:22 PM)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关于会员刘水被拘押的声明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刘水先生于2004年5月2日被广东省深圳市南园派出所警察拘捕,5月3日羁押在深圳市西丽收容教育所,至今未获准接受亲友探视。据媒体报导,刘水先生已被深圳市公安部门裁决以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收容教育两年的处罚;这是自他于1989年因在兰州参加学生运动被判“反革命宣传组织罪”受刑一年三个月以来,三十六岁生涯中第四次被剥夺人身自由。本会在此对刘水先生再次失去人身自由表示严重关注。

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公安部门限制人身自由的上限是拘留十五天;

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刑事处罚主刑限制人身自由的下限是拘役一个月;

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处罚必须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并经法院判决;

鉴于深圳市公安部门单方面作出裁决,以“收容教育”限制刘水先生人身自由高达两年,且不许亲属探视;

鉴于刘水先生在此之前三次“因言获罪”的经历,尤其是曾有被深圳市公安部门以没有“暂住证”为借口根据《城市流浪人员收容遣返办法》(去年已被国务院废止)收容和罚款的经历;

鉴于刘水先生近期连续发表批评当局尤其是公安部门违法乱纪的文章,不久前曾向本会负责人表示过他感觉到随时可能再次“因言获罪”被捕的危险;

本会认为,深圳市公安部门的裁决,无论是基于何种根据和理由,都有违以上法律和条例所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刘水先生受宪法规定保障的公民基本人身权利已遭严重侵犯;

本会为此向有关当局要求如下:

一、如果刘水先生确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深圳市公安部门应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取消“收容教育两年”的处罚,在十五天以内恢复刘水先生的人身自由。

二、如果刘水先生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确实严重,深圳市公安部门认为必须从重对他采取限制人身自由超过一个月的处罚,应该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确保刘水先生作为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所有权利,尤其是得到律师帮助和经过法庭公平审判的权利。

三、如果刘水先生并无违反治安管理或任何其它违法行为,深圳市公安部门应该立即无条件地予以释放。

四、如果还象前三次那样,由于不容刘水先生的批评言论或政治观点,对其罗织陷害,致使深圳市公安部门以违反治安条例予以惩罚,事涉执法者违法,主管部门应该立即纠正,并追究违法者的相关责任。

五、在刘水先生被关押期间,深圳市公安部门应该保障他的其它不受剥夺的各项基本人权和公民权利。

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
2004年5月8日
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本声明除向媒体公告外,

主送:深圳市南园派出所、深圳市西丽教育收容所、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司法委员会、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广东省公安厅;

抄送: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国际笔会“中国网络”各分会、国际特赦组织、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呼吁信:请关注被捕的六4难属丁子霖、张先玲、黄金平

说明:此呼吁信为开放式签名,请国内外人士支持!请Email [email protected] 签名.
For English version, see http://www.penchinese.net/icpcappealEnglish.htm

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惊悉:2004年3月28日,中国国安机构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唯有,先后在江苏无锡逮捕了丁子霖女士,在北京逮捕了张先玲女士和黄金平女士,同时查抄了三人的家。而且,直到丁子霖女士被逮捕24小时之后,其夫蒋培坤先生仍然没有接到有关部门的任何通知,而中国法律规定:在拘捕行动发生12小时内通知家属,但迄今他没有得到警方任何通知。

众所周知,三位难属的亲人皆在十五年前的大悲剧中殉难,丁子霖女士的十七岁儿子蒋捷连,正在读高中,1989年6月3日夜间在北京木樨地被枪杀;张先玲女士的儿子王楠,六月四日凌晨被打死于天安门西侧南长街南口,年仅十九岁,正在读高二。黄金平女士的丈夫杨燕声,生前为《中国体育报社》编辑部电脑室职员,1989年6月4日7时在正义路抢救伤员中弹,子弹射入肝部,在体内炸开,不治身亡,遇难时年仅三十岁。

所以,尽管在中国官方的严厉压制之下,但在六4后,以丁子霖女士为代表的六四难属群体一直致力于“追问真相、讨还公正”的人道主义救助活动,她们收集天安门事件受难者名单,帮助受难者家属,对外公布难属的证词,每年向中国政府发出为六4正名的呼吁,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制造六4惨案的有关责任人,今年又向正在举行的联合国人权大会提供证词。

但在中国大陆,六四,这一当代中国的关键词,在国内的所有媒体上被“遮蔽”,关于六四真相的言说很可能导致言说者被打入黑牢,这群受难母亲也遭到当局的长期迫害。当局不许她们说出真相,不许她们公开祭奠亲人的亡灵,对她们的合理合法的正义诉求不予理睬,还蛮横地冻结和截扣国内外捐助给难属们的人道善款……她们从事崇高的人道救助运动竟成为极危险的事业。然而,她们没有被恐怖政治吓倒,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和理性,更以温爱心、勇敢、宽容,与威吓、监控、跟踪、拘留、查扣人道捐款……相周旋相抗争。她们一个个寻访,一点点积累,不放过每一点线索,让血的事实变成活生生的具体细节,让这些血淋淋的细节变成人们的记忆,见证八九运动,见证六四大屠杀,见证这个社会的灵魂,见证这十五年来中共政权的种种倒行逆施。而这事实的见证,对还原历史和伸张正义,比泪水、比愤怒、比呐喊,更加有力。

因为,中华民族能否公正地对待六四问题,关乎殉难者的宝贵生命、关乎难属们的冤屈、关乎中国当代历史的真相、关乎中国人和国家的未来命运、关乎普世性的人权保护和人类正义!
受难自有同情,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六四难属群体基于人道救助的抗争,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的支持和同情。

十五年来,民间要求为六四正名的呼声从来没有消失过,在大陆,每年都会有要求为六四正名的多封联名信发表,也会有许多记忆六四、谴责屠杀和要求公正的文章在民间流传;在一国两制的香港,每年都要举行悼念六四亡灵的烛光晚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都会在每年的六四祭日举行悼念活动。其中,一些有良知有威望的老知识分子和老共产党人,也公开发出为六四正名的呼吁:

因六四而身陷囹圄七年的前中共中央委员鲍彤先生,出狱后一直为六四正名而大声疾呼;1995年,由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领衔发出《迎接联合国宽容年 呼吁实现国内宽容》公开信,主题之一就是呼吁中国政府以重新评价六四问题为突破口来实现社会和解,签名者中有诸多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和身为院士的自然科学家,包括杨宪益、吴祖光、楼适夷、周辅成、许良英、范岱年、王子嵩、王若水等人。同年,在另一封与为六四正名有关的公开信中,签名中有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汤一介、乐黛云,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何兹全、童庆炳、王富仁等。同年,还有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和异议人士共同签署的《汲取血的教训 推进民主与法治进程——“六四”六周年呼吁书》,签名者包括包遵信、徐文立、王丹、刘晓波、廖亦武、江棋生、陈子明、陈小平、周 舵、吴学灿、刘念春等异议人士,还有著名诗人芒克和著名画评家粟宪庭等人。1999年,正值六四十周年之际,著名知识分子李慎之先生发表《风雨仓皇五十年》一文,公开要求中共当局尽早解决六四问题,激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反响;2002年中共十六大期间,中共老党员李锐先生也公开要求当局重新评价六四,作为政治改革的起点;2002年年底,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声援六四难属的公开信上签名;最新的例证就发生前不久的2004年2月24日,蒋彦永大夫给中国当局的上书、要求为六四正名,现在,支持蒋大夫的网络签名已经高达5400人左右。

同时,六四难属群体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同情和声援,先后获得过荣获了一系列“人权奖”,1994年,丁子霖女士获美国民主教育基金会的杰出民主人士奖;1995年,获格利莱兹曼公民成就奖和纽约科学院的科学家人权奖;1996年,获万人杰新闻文化奖;1998年,获瑞士自由与人权基金会奖;1999年,获意大利亚历山大兰格基金会奖。同时,1996年,丁子霖夫妇共同获法兰西自由基金会的记忆奖;2000年,第二届世界民主大会在巴西圣保罗召开,六四难属群体被大会赞誉为“天安门母亲运动”,获得大会颁发的“民主勇敢奖”。最近两年,“天安门母亲运动”又连续获得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十五年前,六四难属们的亲人被罪恶的屠杀夺走了最宝贵的生命;之后,她们又在已经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煎熬了十五年,也在中共当局的压制下抗争了十几年;现在,她们本人又遭到当局的逮捕,连为亲人讨还公正的权利和自己的人身自由也被剥夺!

就在半个月之前,中共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现在,联合国人权大会正在日内瓦举行。而就在此刻,中共政权却逮捕三名六四难属,公然违背自己的承诺和全不顾忌正在举行联合国人权大会,进行赤裸裸的政治迫害。

面对国内外对六四难属群体的支持,面对在联合国人权大会将要遭到的谴责,也面对刚刚通过的“人权入宪”的承诺,中共当局难道非要用如此反人权的政治迫害来自取其辱吗?即便我们不奢求中共现政权具有承担罪责和纠正错误的魄力,也不奢求现政权能够完全兑现刚刚通过的宪法承诺,也不奢望现政权能够完全履行它所签署的联合国保障人权的两大国际公约,但在保障基本人权成为普世价值的当今世界,在中国政府以“人权入宪”来标榜进步之时,我们起码期望中国政府具有最低限度的人道主义,还丁子霖、张先玲、黄金平三位难属以人身自由。

为此

我们强烈抗议对六四难属丁子霖、张先玲、黄金平的逮捕!

我们强烈要求立刻释放三位难属!

我们呼吁联合国人权大会、欧盟人权委员会、各国政府
和非政府人权组织关注三位被捕难属的命运!

我们也呼吁国内外舆论和所有人关注三位被捕难属的命运!

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
2004年3月29日

签名:

刘晓波, 蔡 楚, 万 之, 梦 浪, 余 杰, 廖亦武, 马 建, 王 怡, 任不寐, 张祖桦, 张 裕, 一 平, 刘宾雁, 郑义, 北村, 师涛, 高寒, 茉莉, 郭成东 ( Sweden) , 陈破空, 林牧, 任畹町, 余世存, 孙文广, 林信舒, 程凡, 何刚 (力刀, 医生,美国纽约), 康正果, 胡平, 安驰, Linda Du, 黄大川 (沈阳), Ming Zhang (Geologist,Sydney Australia), 陈墨 (成都), 赵达功, 徐文立, 贺信彤, 郭罗基, Tong Zi Qiang, 王长荣 (中国内地), 徐高金(江西), 魏晓涛, 王一梁, 井蛙, 根源, 吴学灿, 韦锋(广东), 魏晓涛, 黄河清, 陈光铭 (美国纽约), 邢大昆 (美国纽约), 王有才 (美国纽约), 丁凯文 (美国纽约), 陈立群 (美国纽约), 王策 (西班牙), 郁申树 (爱尔兰), 杨天水 (中国南京), 李卫平 (中国武汉), Bowen Bai (Canada), 杜忠权, Renxue Wang, Eva Salzman (poet and writer, UK), Zoe Smith (London), 蔡宏伟 (上海), 三一言, 晓非(加拿大,程序员), 安魂曲, 杨银波(大陆作家、社会活动者), Jimmy Zhang, 东海一枭(余樟法), 孙文广(山东), 黄翔 (自由作家), 秋潇雨兰 (自由作家), 刘水 (自由作家, 广东) , Perry Link (Princeton University), Lu louis (Australia), 吴越雨 (江苏南京), 姜涛 (中国湖北), 梁志辉(广东), Michael Yahuda (Emeritus Professor,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Barrett L. McCormick (Marquette University, Milwaukee, WI), Jonathan Mirsky, 刘真 (中国郑州), 殷越 (中国北京), 殷蒙 (中国郑州), 张驰 (中国陕西), 徐锡亚 (中国宝鸡), Yajian Li, UK, 胡勇 (北京), Liwu Chi (Canada), Sophie Beach (US), 萧强 (UC Berkeley), Sun Wengang, 野渡舟横, 王立(江苏连云港),徐春元, 戚应宏, 马少方, 袁浪生, 李健, 牟波, 宋玉峰, 曹晖, 孟乾成, 黄雪涛, 郑柯, 秦耕, 温克坚, 邵家华, 杨仲侠, 李剑虹(小乔), 傅斌 ( 江苏扬州), 王治晶, 北国游子, 庄苓, 王继海, 刘荻(不锈钢老鼠), 张子战, 钮丰禾 (江苏扬州), 刘阳, 钮丰禾 (江苏扬州), 周华 (Stanford University), 穆 康 (加拿大), 王希哲 (美国加州), Zen Yan (California, USA), Jiabin Qi, Edward Friedman (U Wisconsin), Perry John Tkacik (Heritage Foundation), 戴学武 (上海), 沈继忠 (上海), 高晓良 (上海), 杨勤恒 (上海), 张汝隽 (上海), 王 雄 (上海), 何永全 (上海), 李国涛 (上海), 傅正明, 韩江, 郑若思, 伯夷, 贝苏尼, 老灯, 魏碑, 韩飞 (自由职业者, 瑞典), Robin Lloyd-Jones (Scottish PEN Centre), Prof.Han Dongsheng, Lee Feigon, Dr Judith Buckrich (Chair, International PEN Women Writers’ Committee, president, Melbourne Centre of PEN), 张郎郎, Xiang Fu (Wife of Yang Jianli, Researcher at Harvard University), Yongyi Song (US), 郭国汀 (律师, 上海), Rosie Scott (Vice President of Sydney PEN), 散木 (福建), 刘飞跃 (湖北), 蔡咏梅, 卓一航, 金柯(台), Fang Zhao (Helsinki, Finland), Prof Bob Whit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Li Silfverberg (Sweden), 自平博 (上海), Dr Katie Hill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London), Fredrik Fllman (Stockholm University), Cheung Ho Yan (Hong Kong), San Miguel (Mexico) PEN Center, Goran Malmqvist,(马悦然,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 Dr. Liu Wei (Munich), Ben Carrdus (Amnest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UK), 赵南, 樊百华, 王心丽, 殷明辉, 冼智(香港),冯骏征修 (丹麦), Paola Voci (U Otago), 北国雪 (加拿大), Elspeth Sandys (writer, New Zealand), Joseph Y.S. Cheng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潘晴, 陈维健, 陈维明, 陈二幼, 草虾, Chaorong Peng, 吉筱林(中国云南昭通), Dr Denise Leith (Australia), 潘晴(新西兰),陈维健(新西兰),陈维明(新西兰),陈二幼(新西兰), 封从德, 草庵居士, 玉雪,张小刚(澳洲 不锈晓钢), 李青 (不锈钢不锈), 洪哲胜(台湾) , 刘晴, 杜欣欣, 老灯, 胡安宁, Jianru Lu, 贝岭, 梅菁